用心用情用智,打开扶贫工作新局面
1981年出生的唐奎,有着近一米八的个儿、俊朗阳光的外形,初到时,他与村里朴实粗犷的风格有点格格不入。
“说实话,最初的工作很不好开展。”唐奎回忆,“很多村民以为,扶贫就是修修路、发发鸡苗、给点钱了事。”为了转变村民的观念,他没少花功夫。
刚来时,为了摸清贫困户的情况,唐奎每天挨家挨户的上门拜访,为何配合贫困户作息时间,他经常晚上到贫困户家拜访,跟他们唠家常,交朋友。短短一个月时间,唐奎已对村里50多户贫困户的家庭情况了如指掌,并和他们打成一片。
这让村支书李雄和一众村干部刮目相看。“唐书记刚来时,我们以为他是个公子哥,没想到这么快就变成了地道的农民。”在村支书李雄看来,唐奎从发达地区来到乡村,能够扑下身子沉下心,把自己当作村里的一份子,非常难得。
谈起和村民打成一片的秘诀,唐奎说,没什么诀窍,就是用心倾听、耐心解释说明。对他而言,更大的困难,在于扶贫工作的实质性展开。
唐奎还记得,在百香果种植产业基地建设前期,有一项土建工程需要完成。最初的报价不菲,远远超出了预算。唐奎从茂南、高州、电白等地找了多家相关施工单位进行密封报价,并召集镇纪委成员、村民党员代表等20余人现场监督,以价低者得的原则公开询价采购,最终为村委节约了扶贫资金10万余元。
这次采购不仅让村委会认识到唐奎的工作能力,也打开了扶贫工作的新局面。但更让他感到欣慰的是,这也同时改变了村委的习惯,让公开、公正、透明做事成为村干部的一种共识。唐奎说,目前村里的各项工程,只要在规定金额以上的,一律采用公开询价或招标。
“总能在下一代身上看到闪光”
汽车行驶在分界镇往田头屋村尚未修缮的机耕路上,两侧是收割完成的稻田,三两村民在田间劳作。
贫困户李源家的新居到了。65岁的老人李源正在屋对面砍柴,听到唐奎的声音,李源16岁的养女李蓝添从屋内跑出来,李源也放下工具往屋内走。
唐奎告诉笔者,李源因有严重智力障碍一直未婚,后收养了这个女儿。此前,父女俩住在泥砖房里,房顶千穿百孔,墙体开裂倾斜严重。为了保障安全,每次刮风下雨,村委会就将李源父女接到安全的地方避雨。为了女儿的安全,平时李源不准她晚上待在家里,让女儿到亲戚家寄宿。
去年12月,两室一厅的新居落成时,李蓝添正上初三。“第一次看到新房子开心坏了,终于可以回家睡觉了,也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房间。”李蓝添说,自己一直希望能够回家和爸爸一起住。珠海供电局扶贫工作队来到以后,帮助小女孩实现了从小的梦想。
现在,16岁的李蓝添已经在念高一,她告诉笔者,以后想做幼师,教可爱的小朋友。唐奎眼中再次泛起柔光,在他看来,李蓝添这样的下一代是东方村的希望,他总能在他们身上看到闪光。
回到车上,唐奎向笔者讲述了另一个故事。贫困户李毓洪在初中时父亲去世,母亲常年患病无法正常劳动,李毓洪与妹妹李莲英生活十分困难。所幸的是,村党支部资助其兄妹完成学业。现在,已大学毕业的李毓洪在深圳从事外贸业务,妹妹也在镇上找到了稳定的工作,家里的情况有了很大的好转。
汽车从田头屋村驶回镇里,这条颠簸的机耕路显得格外长。唐奎说,明年,这条长达1公里多的环村公路就能修好,建成平整的水泥路。届时,将有更多村民从这里走出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梁涵 邱晓丹/文 朱甸/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