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风云激荡,40年踏浪逐潮。乘着改革开放的浩荡东风,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发展,在开放中壮大,以坚定的信心、无畏的勇气扬帆出海、拥抱世界,书写了“走出去”的壮丽篇章。
作为国有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探路者和先行者,中国能建胸怀四海、放眼全球,以丰硕的“走出去”成果,擦亮了一张又一张“中国名片”,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国际市场上的“中国故事”。
点亮全球,树立世界能源新标杆
2018年5月10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和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艾哈迈德的见证下,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了由中国能建承建的默克莱供水开发项目的合作框架协议;
5月28日,中国能建葛洲坝正式成为巴西圣诺伦索供水系统公司100%控股股东;
6月6日,中国能建获得迪拜700兆瓦聚光太阳能发电项目的勘察设计服务合同;
9月10日,中国能建总承包建设的越南永新燃煤电厂一期2台62万千瓦工程2号机组一次并网成功;
……
这就是中国能建“走出去”的节奏:时间上以天计算、空间上纵横几大洲。作为电力和能源建设的国家队,中国能建就是以这样强有力的步伐,在“走出去”的征途上飞驰向前。
从巴基斯坦最大的N-J水电站,到中东欧地区的最大火电项目波黑图兹拉燃煤电站;从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光热发电站迪拜700兆瓦电站项目,到海外首个采用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华龙一号”核电技术标准的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厂,再到中国企业在世界上承揽的最大油页岩发电项目约旦阿塔拉特油页岩电站……中国能建树立起一座座世界能源工程新标杆,为全球万家灯火注入不竭的“能建力量”。
这份力量,来自一个“老国企”的深厚基础与传统——
改革开放启航伊始,中国能建所属企业以国家和企业发展为己任,积极解放思想,勇敢踏上国际化发展的征程。以华北院为例,改革开放之初,该院通过承担援外电源、电网工程,在8个国家参与了30余个项目。上世纪90年代,在东南亚等地逐渐摸索出“搭船出海”的方式。进入21世纪,进一步将足迹遍及全球……
通过数十年的境外工程实践,中国能建所属企业不仅为实现独立“走出去”完成了技术储备,全球化思维模式也日趋成熟,整合国际化资源的能力获得持续提升。
这份力量,来自一个“新公司”的远大理想与生机——
2011年9月组建成立以来,中国能建瞄准国际市场,立足自身优势,将企业的发展触角延伸到全球化、全产业链的新天地,借助国际竞争的高水平“实战”,锻造自身更优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实施和推进国际业务优先发展战略,国际化经营稳步发展,国际化经营指数不断提升,国际业务签约年增长率达到20%。
目前,中国能建已在88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各类驻外机构244个,中外员工4万多人,业务遍布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以亚洲、非洲为主,辐射美洲、中东欧、大洋洲的市场格局。
这份力量,来自一个中央企业的忠诚使命与担当——
中国能建时刻牢记中央企业的使命与担当,企业发展始终服务国家大局。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能建进一步拓宽视野,围绕“一带一路”进行国际市场布局,勇作“一带一路”建设开路先锋。
经过不懈努力,目前中国能建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52个国家开展了业务,设立了116个分支机构。国际签约项目覆盖了“一带一路”沿线超过60%的国家,各类在建及待建项目超过700个,合同总额超过3000亿元。电力工程项目签约占我国企业境外签约额的35%,位列第一。编制完成“一带一路”首个国家级电力规划,牵头完成了“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及10多个国家能源合作规划研究。以承揽项目为载体,推动中国标准应用,大量国际项目全部或部分采用中国标准,得到了项目业主、咨询工程师的认可。
造船出海,引领“中国名片”新跨越
在距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123公里外的迪拜海岸边,一片片零星植被覆盖的沙漠中,占地118.5公顷的哈斯彦清洁燃煤电站令人眼前一亮。该项目由中国能建承建,建成后将为迪拜提供20%的电力能源,改变迪拜长期依赖进口天然气发电的历史,保障迪拜能源供应并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
今年7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在阿联酋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文中提到“作为丝路基金在中东的收单投资,哈斯彦清洁煤电站建成后也将是中东首个清洁燃煤电站。”
在“走出去”历程中,中国能建以雄厚实力,参与建设了一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海外项目,竖起一座座标杆,创造了多个第一。更为关键的是,作为电力能源建设行业领先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国能建利用自身优势,实现了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的重大跨越,带动中国技术、中国装备和中国标准“走出去”。
引领中国技术“走出去”——
2017年4月24日,伴随着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欢呼声和掌声,由中国能建规划设计集团东北院设计的巴基斯坦必凯118万千瓦联合循环电站1号燃机,一次性通过168小时满负荷可靠性运行,这标志着亚洲首台9H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项目2台机组全部投入商业运行。
“必凯项目是中国企业在海外缔造的第一个容量最大、效率最高的H级联合循环电站项目。作为项目的主体设计院,东北院在H级联合循环机组的设计领域,毋庸置疑地站在了世界的高峰。”东北院国际分公司总经理李博说。
带动中国装备“走出去”——
在印尼南苏拉威西省吉利普多市Punagaya村,中国能建总承包建设的塔卡拉电站正在拔地而起。在这里,“中国造”设备在项目得到普遍使用,从工器具到施工机械,特别是电站永久设备,通过组织厂家推介、业主考察等基本实现100%国货供应,带动国内知名设备厂家进一步走进了印尼。
中国能建利用工程承包业务,带动合同额超过1000亿元的国产装备、材料“走出去”,所属装备制造企业生产的电站辅机和电气产品出口到沿线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力推中国标准“走出去”——
在“走出去”的路上,美标、欧标等国际标准与中国标准的不同,给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道路制造了很多障碍。中国能建引领规划咨询技术“走出去”,充分高端规划咨询的技术、人才、品牌优势,紧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按照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快实现目标国规划对接、标准互认,促进项目落地。
按照中国标准设计的土耳其泽塔斯三期扩建机组、波黑斯坦纳瑞CFB燃煤电站、菲律宾美萨美斯CFB燃煤电站、塞尔维亚科斯托拉茨电厂、越南海阳电厂……中国能建在建国际工程项目,多数项目全部或部分采用中国标准。
“从适应国际标准向参与制定国际标准转变,中国能建以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提高了我国企业在国际电力行业的话语权和竞争力。”中国能建董事长、党委书记汪建平说。
行稳致远,奋进中流击楫新征程
面对“水深、浪急、风大”的境外市场,中国能建从战略规划、组织架构、业务模式、市场拓展等方面加快推进转型布局,提升自身国际化经营的能力,真正实现“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
抱团出海聚合力——
2017年5月15日,巴基斯坦穆扎法格66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电站项目签约仪式举行,中国能建葛洲坝国际公司和北方建投东电一公司组成联合体签订电站EPC合同,标志着中国能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火电高端领域取得了又一重要突破。
一个境外项目,带动多家公司一起“走出去”,中国能建的全产业链优势再次得到有力彰显。
中国能建将新发展理念与自身优势融合,一方面为所属企业“走出去”确立差异化和专业化发展定位,另一方面,组建集团层面的国际、投资两大平台公司,整合创新国际经营机制,搭建总部、平台公司、龙头骨干企业、一般企业联袂“出海”的组织体系,不断提升国际业务集约化经营管理水平。
创新模式开新局——
2018年3月27日上午,在热烈的掌声中,越南海阳燃煤电厂BOT项目举行隆重的奠基仪式。
越南海阳燃煤电站是迄今为止中国公司在越南单笔投资金额最大的项目。中国能建规划设计集团组建了“资本运作+投资建设+运行维护”多方参与联合体,实现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和实体企业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血脉通,增长才有力。在“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缺乏建设资金是最大的发展难题。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能建勇敢突破传统勘察设计、施工承包业务模式,深化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以投资带动和融资驱动为先导,积极探索新商业模式,利用出口信贷、援外优惠贷、优惠买方信贷等政策,通过融资推动、参股带动、规划切入等方式,积极承揽附加值高、影响力大的EPC总承包业务,稳妥开发BOT、PPP业务,积极开展电力投资项目布局,不仅担当“一带一路”重要的建设者,也成为重要的投资者。
主动融入谋共赢——
“3年前我什么都不懂,是中国师父教会了我,让我成为技术负责人,过上了如今的好日子。”印尼姑娘苏馨,是中国能建浙江火电承建的印尼芝拉扎电厂雇员。在浙江火电的3年时间里,她从一名临时工成长为专业的技术负责人,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这是中国能建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共享合作发展成果的生动写照。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中国能建在“走出去”过程中,唱响“融”字主旋律,主动融入当地社会,在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中国与各国之间牵起一条条友谊的纽带。
近年来,中国能建荣获了“感动非洲十大中国企业”“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社会责任金奖”“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社会责任领先型企业”等社会责任荣誉,在“一带一路”充分彰显大国央企的责任担当。
风好正是扬帆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能建将以改革创新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更加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向着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公司破浪前行。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kaiyun入口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40年风云激荡,40年踏浪逐潮。乘着改革开放的浩荡东风,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发展,在开放中壮大,以坚定的信心、无畏的勇气扬帆出海、拥抱世界,书写了“走出去”的壮丽篇章。
作为国有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探路者和先行者,中国能建胸怀四海、放眼全球,以丰硕的“走出去”成果,擦亮了一张又一张“中国名片”,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国际市场上的“中国故事”。
点亮全球,树立世界能源新标杆
2018年5月10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和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艾哈迈德的见证下,两国政府正式签订了由中国能建承建的默克莱供水开发项目的合作框架协议;
5月28日,中国能建葛洲坝正式成为巴西圣诺伦索供水系统公司100%控股股东;
6月6日,中国能建获得迪拜700兆瓦聚光太阳能发电项目的勘察设计服务合同;
9月10日,中国能建总承包建设的越南永新燃煤电厂一期2台62万千瓦工程2号机组一次并网成功;
……
这就是中国能建“走出去”的节奏:时间上以天计算、空间上纵横几大洲。作为电力和能源建设的国家队,中国能建就是以这样强有力的步伐,在“走出去”的征途上飞驰向前。
从巴基斯坦最大的N-J水电站,到中东欧地区的最大火电项目波黑图兹拉燃煤电站;从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光热发电站迪拜700兆瓦电站项目,到海外首个采用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华龙一号”核电技术标准的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厂,再到中国企业在世界上承揽的最大油页岩发电项目约旦阿塔拉特油页岩电站……中国能建树立起一座座世界能源工程新标杆,为全球万家灯火注入不竭的“能建力量”。
这份力量,来自一个“老国企”的深厚基础与传统——
改革开放启航伊始,中国能建所属企业以国家和企业发展为己任,积极解放思想,勇敢踏上国际化发展的征程。以华北院为例,改革开放之初,该院通过承担援外电源、电网工程,在8个国家参与了30余个项目。上世纪90年代,在东南亚等地逐渐摸索出“搭船出海”的方式。进入21世纪,进一步将足迹遍及全球……
通过数十年的境外工程实践,中国能建所属企业不仅为实现独立“走出去”完成了技术储备,全球化思维模式也日趋成熟,整合国际化资源的能力获得持续提升。
这份力量,来自一个“新公司”的远大理想与生机——
2011年9月组建成立以来,中国能建瞄准国际市场,立足自身优势,将企业的发展触角延伸到全球化、全产业链的新天地,借助国际竞争的高水平“实战”,锻造自身更优的核心竞争力。大力实施和推进国际业务优先发展战略,国际化经营稳步发展,国际化经营指数不断提升,国际业务签约年增长率达到20%。
目前,中国能建已在88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各类驻外机构244个,中外员工4万多人,业务遍布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以亚洲、非洲为主,辐射美洲、中东欧、大洋洲的市场格局。
这份力量,来自一个中央企业的忠诚使命与担当——
中国能建时刻牢记中央企业的使命与担当,企业发展始终服务国家大局。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能建进一步拓宽视野,围绕“一带一路”进行国际市场布局,勇作“一带一路”建设开路先锋。
经过不懈努力,目前中国能建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52个国家开展了业务,设立了116个分支机构。国际签约项目覆盖了“一带一路”沿线超过60%的国家,各类在建及待建项目超过700个,合同总额超过3000亿元。电力工程项目签约占我国企业境外签约额的35%,位列第一。编制完成“一带一路”首个国家级电力规划,牵头完成了“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及10多个国家能源合作规划研究。以承揽项目为载体,推动中国标准应用,大量国际项目全部或部分采用中国标准,得到了项目业主、咨询工程师的认可。
造船出海,引领“中国名片”新跨越
在距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首都阿布扎比123公里外的迪拜海岸边,一片片零星植被覆盖的沙漠中,占地118.5公顷的哈斯彦清洁燃煤电站令人眼前一亮。该项目由中国能建承建,建成后将为迪拜提供20%的电力能源,改变迪拜长期依赖进口天然气发电的历史,保障迪拜能源供应并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
今年7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在阿联酋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文中提到“作为丝路基金在中东的收单投资,哈斯彦清洁煤电站建成后也将是中东首个清洁燃煤电站。”
在“走出去”历程中,中国能建以雄厚实力,参与建设了一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海外项目,竖起一座座标杆,创造了多个第一。更为关键的是,作为电力能源建设行业领先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中国能建利用自身优势,实现了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的重大跨越,带动中国技术、中国装备和中国标准“走出去”。
引领中国技术“走出去”——
2017年4月24日,伴随着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的欢呼声和掌声,由中国能建规划设计集团东北院设计的巴基斯坦必凯118万千瓦联合循环电站1号燃机,一次性通过168小时满负荷可靠性运行,这标志着亚洲首台9H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项目2台机组全部投入商业运行。
“必凯项目是中国企业在海外缔造的第一个容量最大、效率最高的H级联合循环电站项目。作为项目的主体设计院,东北院在H级联合循环机组的设计领域,毋庸置疑地站在了世界的高峰。”东北院国际分公司总经理李博说。
带动中国装备“走出去”——
在印尼南苏拉威西省吉利普多市Punagaya村,中国能建总承包建设的塔卡拉电站正在拔地而起。在这里,“中国造”设备在项目得到普遍使用,从工器具到施工机械,特别是电站永久设备,通过组织厂家推介、业主考察等基本实现100%国货供应,带动国内知名设备厂家进一步走进了印尼。
中国能建利用工程承包业务,带动合同额超过1000亿元的国产装备、材料“走出去”,所属装备制造企业生产的电站辅机和电气产品出口到沿线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力推中国标准“走出去”——
在“走出去”的路上,美标、欧标等国际标准与中国标准的不同,给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道路制造了很多障碍。中国能建引领规划咨询技术“走出去”,充分高端规划咨询的技术、人才、品牌优势,紧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按照时间表和路线图,加快实现目标国规划对接、标准互认,促进项目落地。
按照中国标准设计的土耳其泽塔斯三期扩建机组、波黑斯坦纳瑞CFB燃煤电站、菲律宾美萨美斯CFB燃煤电站、塞尔维亚科斯托拉茨电厂、越南海阳电厂……中国能建在建国际工程项目,多数项目全部或部分采用中国标准。
“从适应国际标准向参与制定国际标准转变,中国能建以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提高了我国企业在国际电力行业的话语权和竞争力。”中国能建董事长、党委书记汪建平说。
行稳致远,奋进中流击楫新征程
面对“水深、浪急、风大”的境外市场,中国能建从战略规划、组织架构、业务模式、市场拓展等方面加快推进转型布局,提升自身国际化经营的能力,真正实现“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
抱团出海聚合力——
2017年5月15日,巴基斯坦穆扎法格66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电站项目签约仪式举行,中国能建葛洲坝国际公司和北方建投东电一公司组成联合体签订电站EPC合同,标志着中国能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火电高端领域取得了又一重要突破。
一个境外项目,带动多家公司一起“走出去”,中国能建的全产业链优势再次得到有力彰显。
中国能建将新发展理念与自身优势融合,一方面为所属企业“走出去”确立差异化和专业化发展定位,另一方面,组建集团层面的国际、投资两大平台公司,整合创新国际经营机制,搭建总部、平台公司、龙头骨干企业、一般企业联袂“出海”的组织体系,不断提升国际业务集约化经营管理水平。
创新模式开新局——
2018年3月27日上午,在热烈的掌声中,越南海阳燃煤电厂BOT项目举行隆重的奠基仪式。
越南海阳燃煤电站是迄今为止中国公司在越南单笔投资金额最大的项目。中国能建规划设计集团组建了“资本运作+投资建设+运行维护”多方参与联合体,实现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和实体企业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血脉通,增长才有力。在“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缺乏建设资金是最大的发展难题。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能建勇敢突破传统勘察设计、施工承包业务模式,深化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以投资带动和融资驱动为先导,积极探索新商业模式,利用出口信贷、援外优惠贷、优惠买方信贷等政策,通过融资推动、参股带动、规划切入等方式,积极承揽附加值高、影响力大的EPC总承包业务,稳妥开发BOT、PPP业务,积极开展电力投资项目布局,不仅担当“一带一路”重要的建设者,也成为重要的投资者。
主动融入谋共赢——
“3年前我什么都不懂,是中国师父教会了我,让我成为技术负责人,过上了如今的好日子。”印尼姑娘苏馨,是中国能建浙江火电承建的印尼芝拉扎电厂雇员。在浙江火电的3年时间里,她从一名临时工成长为专业的技术负责人,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这是中国能建积极融入当地社会、共享合作发展成果的生动写照。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远。中国能建在“走出去”过程中,唱响“融”字主旋律,主动融入当地社会,在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中国与各国之间牵起一条条友谊的纽带。
近年来,中国能建荣获了“感动非洲十大中国企业”“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社会责任金奖”“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社会责任领先型企业”等社会责任荣誉,在“一带一路”充分彰显大国央企的责任担当。
风好正是扬帆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能建将以改革创新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更加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向着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公司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