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的光伏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国际光伏市场蓬勃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光伏市场强劲增长的拉动下,光伏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产业规模稳步扩大,技术水平不断进步,企业利润率得到提升。
与此同时,中国光伏产业还存在着不少亟待总结和改进之处。例如,光伏补贴、气荒、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在2016中国光伏领袖高峰论坛上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在具有难得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技术制约、体系不成熟等痛点、难点。其中,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仍是制约光伏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业内专家表示,各界应充分认识光伏产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直面转型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牢牢把握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为推进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光伏产业前景广阔
梁志鹏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国光伏产业将面临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机遇。具体表现在,中国的光伏行业拥有完整的全球第一的制造产业,以及全球最大的应用市场。
事实上,无论是巴黎的气候大会,还是中国政府、美国政府以及其他政府的承诺,都提振了国内光伏企业的信心,光伏行业的发展形势可谓一片大好。
具体来看,许多国家已制定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中国计划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比重提升至15%,到2030年提高到20%;德国、日本、美国分别计划到2020年将该比重提至35%、20%、20%;泰国则计划到2021年该比重达到25%;东非和南部非洲,到2030年该比重达到40%。这些国家对可再生能源需求量的增长,都给中国光伏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赵华林表示,以太阳能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正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在能源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全球范围看,日本、美国等地区光伏发展迅速,将逐渐成为新的世界光伏中心,全球光伏产业发展趋势十分良好。
从国内政策情况来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3月25日,国务院印发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明确,由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牵头落实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生物质能,积极发展水电,安全发展核电的具体措施。可以看出,未来几年,以光伏行业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在总发电量中的比重将会逐步增加,光伏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业内人士判断,“十三五”期间,中国每年将新增1500万kW到2000万kW的光伏发电,继续保持全球最强劲的增长,中国光伏发展显然已经超越起步阶段,到了一个成熟发展的阶段。
转型发展面临挑战
赵华林在论坛上表示,各界应充分认识光伏产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直面转型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牢牢把握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为推进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赵华林指出,光伏行业的转型发展面临着四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太阳能光伏发电仍然依靠政府补贴支持。目前,光伏发电成本仍然无法与火电等传统能源竞争。太阳能行业的发展仍然需要依靠政府对电价的补贴。经济周期和国家财政情况可能会对相关补贴政策造成影响。
二是技术更新换代较快。太阳能电池组件近年来技术更新换代很快,转化效率提高较快,成本不断降低。光伏制造企业需要保持组件效率和生产工艺,才能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此外,薄膜技术和光热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对目前以晶硅电池技术为主的光伏产业造成了潜在的替代威胁。
三是来自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威胁。新能源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风力发电,凭借其技术相对成熟、成本较低、占地面积较小、装机容量较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存在占地面积较大的缺点,存在被其他可再生能源替代的风险。
四是光伏发电对电网公司输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我国西部地区地广人稀,光照充足是集中式大型地面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的重点区域,未来发展潜力也十分可观。然而,我国主要用电区域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西电东输能力与西部太阳能光伏电站装机容量不能同步发展,使得西部光伏电站生产的太阳能电力在东部没有用武之地。
赵华林进一步指出,推进光伏产业转型升级,必须牢牢把握三个关键环节,即坚持“抓点、连线、扩面”。一是“抓点”。即实施“领跑者”计划,做强龙头企业。
二要“连线”。就是提升光伏产业链条。把建设完整的光伏产业链条作为发展的重点方向,推进产业配套,推进企业聚集,形成产业集群和规模效益。要在进一步发展多晶硅、单晶硅、有机硅、光线等原料产业基础上,进一步做好单晶硅电池片、多晶硅电池片、太阳能电池组件等配套产业,做好光伏节能灯、光伏建筑材料、汽车配件等高技术产品研发,使光伏产业成为一个完整体系。
三要“扩面”。就是发展“互联网+”。以大数据为支撑,以互联网为基础,已经成为光伏产业转型升级的标配。发展“互联网+”,从材料产品的平台,到光伏电站运维平台,再到光伏电站交易平台等诸多平台的出现,将有效解决光伏产业盲目扩张、光伏产业融资难、光伏电站质量无法被有效监督等制约转型升级的瓶颈问题。
创新驱动光伏产业转型升级
梁志鹏在论坛上表示,企业应从技术、应用、投融资、市场以及政策管理五方面创新,实现光伏产业的转型升级。
第一,技术创新是根。最根本的就是要技术进步,产业升级,这是“十三五”时期光伏产业发展最根本、最基本的任务。各部门密切配合,现已加大了对技术进步的政策支持力度。工信部已经在推进《中国制造2025》,而且在组织开展智能制造,已经把一部分光伏制造企业纳入智能制造的示范项目范围。
第二是应用创新。现在光伏的应用已是千姿百态,各式各样,因为光伏可以渗透到各行各业,可以在各领域,各种规模,各种方面,大量使用。可以看到,光伏在工业的应用、光伏与农业的结合、光伏与渔业养殖的结合、光伏与扶贫的结合,光伏市场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光伏产业也在谈“光伏+”。光伏加上各种领域就是光伏应用的创新。按照双创来推进光伏应用的创新,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第三是投融资创新。光伏最需要的是资金,不管是光伏的制造产业,还是光伏电站的投资,最需要的都是投资。产业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希望通过这方面的创新,能够降低光伏应用的成本,希望在多种“光伏+”的应用中,土地和场地成本也可以降低。
第四是市场的创新。随着光伏电站在西北地区气荒的风险,政府希望把光伏发电转移到东部,在这些地区实现更大发展。但面临着市场条件和土地的问题。应通过电力改革,在输电价格方面给予分布式光伏更优惠的条件,使得东部、中部地区分布式光伏获得更大的发展。
第五是政策和管理的创新。光伏产业是新兴产业,转型升级更需要政策扶持,政策对光伏发展的保障和推动作用非常重要,必须进行创新。希望在政策和管理方面的创新措施,能够为光伏提供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
对于如何更有效地推进光伏产业转型升级。赵华林补充道,政府首先应对创新提供支撑。
创新是光伏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源泉。要把创新能力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加强产学研用对接,实施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转型升级项目,突破转型升级产业的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要围绕核心技术持续研发攻关,力争形成一批在光伏产业领域有核心专利的拳头产品。要完善品牌培育、发展、保护机制,在光伏产业中,加快创建一批“中国名牌”。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光伏产业作为高科技产业,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做支撑。”赵华林表示,光伏产业要加强科技和人才队伍建设。要把汇集人才作为光伏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人才环境。要采取有力措施培养一批专家学者,形成光伏产业转型升级的“智囊团”;要建设一批国家重点科研机构和实验室,作为光伏产业转型升级的“桥头堡”;要创建一批高水平国际化的人才队伍,打造光伏产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打造光伏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动机”。
把握三大环节 推动光伏产业转型发展
“十三五”期间,我国光伏发电每年将新增1500万kW到2000万kW,继续保持全球最强劲的增长,业内人士判断,“中国光伏发展显然已经超越起步阶段,到了一个成熟发展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