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让我去参加低价取胜的国内光伏招标,是一种侮辱,我们以后不会参加任何价格战。”2012年上海光伏展上,昱辉阳光董事长李仙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语之切切、言之凿凿。
彼时的中国光伏行业,正经历着惨烈的价格战,每一家企业都精疲力尽、你死我活。
最典型的标志性事件,是在2012年初宁夏中卫30MW光伏项目招标中,在当时组件市场普遍价格在6元/瓦时,英利以5.18元/瓦超低价格中标。无休止的价格战,导致的结果是光伏产业凋敝大半,英利至今没有完全缓过气来。
李仙寿的一番话,代表的是当时整个光伏产业的心声:我们真的不要再搞价格战了!2013年底,浙江正泰等16家杭州光伏企业甚至联合发布了自律公约,喊出了“绝不相互恶性低价竞争”、“绝不以不合理的低价产品和服务损害电站业主、投资方的利益”的口号!
这似乎是一种觉醒,似乎代表着一种转向。
全球最大的第三方技术检验认证机构之一——TüV南德中区光伏产品部门经理许海亮说:中国的光伏企业正在逐渐抛弃以规模、低价取胜的竞争策略,开始转向技术、质量层面,一场技术战将替代价格战。
(二)
4年过去了,当初的一切,在如今都看起来都像是笑话!
如今的中国光伏产业,已经毫无争辩的走到全球首列(2015年,中国光伏能装机量新增15.13GW,正式超越德国,成为全球光伏装机量的领导者),但低价为王的价格战,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2016年7月26日,中广核太阳能500MWp光伏组件领跑者项目战略集采购项目(第五标段)开标,该项目是630之后的2016年下半年的第一个大型的集中采购项目,晶科投出了3.19元/瓦的最低价,震惊业内……
短短一个月不到,8月17日,国电投2016年度第五十四批集中招标(第二批光伏组件设备)在北京开标,阿特斯、天合光能、中电投、中节能等企业参与了投标,单晶组件报出了最低3.03元/瓦的价格!
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光伏组件价格厮杀的底线在哪里?超越了正常的成本下降速度的低价,明明白白的宣告着新一轮价格战的开始,这,不正是4年前大家觉得耻辱和深恶痛绝的故事么?
(三)
“6·30”,这是对中国光伏行业有着特殊意义的时点,它代表着中国国内的光伏市场“抢装潮”的落幕。
原本,大家以为这只是暂时性的行业调整;原本,专业机构预测下半年光伏仍将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但实际情况如何呢?
630之后随之而来的,是整个光伏市场需求骤降、订单变少、库存持续积压,光伏产业链上下游品种价格全面下滑……现实的惨烈,已经彻底打破了光伏行业很多人心存的侥幸。
“我们现在的挑战是吃饱,不要在乎吃相!亏不亏,是活的好不好的问题;拿不拿得到订单,是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
微信朋友圈流传的这段文字,出自某光伏组件大厂的市场总监。当前光伏产业的现状,市场销售人员的焦虑,一场惨烈价格战开始前的满楼风雨……五味杂陈,尽在其中!
或许,市场并不是真的那么的悲观,说光伏冬天来临也为时尚早。但价格战的发动者们可不这么想,先不论市场是不是真的寒冬来临,先把价格压下去,先搞死对手再说!
这是为了生存,发自内心的一种恐惧,先活下去,比对手活的更久!这哪里是光伏行业的寒冬呢?是的,光伏市场寒冬并没有真来,先来的是人性深处的寒冬,它还要冷、还要冰!
(四)
“饿死同行、累死自己、坑死业主”,对于低价中标价格战,行业人士以这三个词很精到地诟病道。
一轮价格战下来,一大批企业被干死,反倒是低劣产品大行其道,组件供应商、光伏电站质量急剧堪忧,最后的结果是全行业受损,没有谁是真正的大赢家。
但这么多年下来,中国的光伏行业的一些企业依然是乐此不彼,整个行业始终没有走出“死循环”:
第一幕,赚钱效应吸引大量投资进入,行业过热、盲目扩产;第二幕,产能过剩,行业下行,惨烈的价格战开打;第三幕,多败俱伤,行业萧条,光伏产业用几年时间来慢慢恢复元气。然后,第一幕再上演……
这是整个光伏行业的悲哀,也是每一个光伏人的无奈。面对这新一幕即将上演的悲剧,每一个光伏人是时候该问问这些问题了:咱能不能不要再继续这个死循环?能不能不要再低价为王、劣币驱逐良币?能不能让高质量、高技术的产品得到应有的优质优价的尊重?能不能抢饭吃的时候也多少在乎点吃相?
当光伏企业的良心领导人敢于正面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中国光伏的产业才是真正走上了自我救赎的路上。否则,将永远走在老路上,走不出恶性价格竞争的泥坑,拥有的只是一个又一个冬天。
真心的希望在下一个四年,中国的光伏产业会走进一个新生时代,是大家共同创造、超越以往任何时候的一个明媚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