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争议两三年的光热电价价格战终于落定,2016年被喻为光热发电启动元年。然而与以往公布电价及财政补贴不同,光热发电就技术而言,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为鼓励光热发电,定价属政策先行。在经济下行,电力需求不足,可再生能源补贴发放滞后的背景下,光热发电又能否突出重围?
2016年9月1日,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发布了光热发电上网标杆电价,以每千瓦时1.15元的上网标杆电价来支持太阳能发电容量的开发。
此前在征求意见的《太阳能利用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更对光热发电大势看好,提出到2020年底,要实现太阳能热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
业内人士纷纷叫好,一是这场争议两三年的价格战终结,光热价格石头落了地,二是国家对光热有大规模发展的规划;其次,光热发电本身有其独特优势。可以将太阳能以热能的方式储存起来,并在必要时转化为电能输送到电网,实现全天候发电,而且可调可控、更为稳定,将显著降低电网的接入及消纳成本,并有利于电网消纳更多的不稳定电源(风电并网、光伏并网等),减少弃风弃光。此外,还可进行供热。
光热发电看似风景独好,电价曾经长期未明
事实上,光热发电上网发电价的争议由来已久,其价格一直不明确。今年5月传言电价为1.1元/千瓦时,业界也齐声期盼电价为1.2元/千瓦时,近日公布的1.15元/千瓦时恰好取其中间值。就光热发电的利润而言,曾有行业调研显示,电价达到1.2元/千瓦时,发电企业能够获得8%-10%的收益,由此推算,eo记者发现,定价在1.15元/千瓦时,则企业的收益率将处于3.5%-5.5%,能够保障光热发电企业收益。
价格不明确的另一原因在于光热发电的技术不够成熟,成本问题始终难以解决。据了解,“十二五”时期,国家安排了1吉瓦的太阳能光热发电示范项目。但自2010年亚洲首座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在北京延庆动工以来,截至2015年底,全国光热装机规模仅为18兆瓦,仅相当于4台4兆瓦风力发电机的装机容量。
同时,中国太阳能发电产业也尚处于商业化应用前期阶段。《意见稿》中提及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已建成示范性太阳能光热发电站6座,装机规模约1.38万千瓦,其中仅有青海中控太阳能发电有限公司开建的1座并网商业化运行。
然而此次电价的公布,并非因为技术取得大的提升。一位电网企业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现在技术上还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电价的提出是想对光热进行一些鼓励。”他续指,国内现已有一些建造和运行的经验了,所以现在价格落实下来。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中国已经初步具备年供货能力达800兆瓦太阳能热发电关键设备的全产业链生产制造能力,且国有化率90%以上。
技术壁垒短期难解,可再生能源补贴能解燃眉之急?
受储热技术和光热电站经济成本的制约,光热发电成本始终居高不下,其补贴力度也远远高于其他可再生能源。以青海省为例,光热电站的上网标杆价为1.15元/千瓦时,其中电网企业按当地火电标杆价(含脱硫、脱硝、除尘电价))0.325元/千瓦时当期结算(实际收购电价是当地火电和水电上网电价加权平均后所得,在0.2元/千瓦时以上,低于火电标杆价),差额的0.825元/千瓦时主要为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即72%依靠财政补贴。对比风电和光伏补贴的补贴分别为0.275元/千瓦时,即有46%依靠补贴和0.555元/千瓦时,约63%依靠财政补贴。
然而,目前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发放普遍不及时,仅就光伏产业而言,一拖两三年十分正常,电网公司也垫付了少量分布式光伏的补贴。据了解,目前第六批财政部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补贴还未公布正式文件。光伏发电补贴尚且如此,光热发电补贴也令业内人士堪忧。以为光热企业负责人表示补贴的拖延发放应收账款增多,对企业账面财务没有太大影响,但现金流会有一定压力。
风电、光电尚难消纳,光热发电消纳如何保障?
同样亟待解决的是,光热发电与其他可再生能源都面对消纳的问题。中国的光热资源密集分布在西部省份,这些地区普遍经济欠发达,远离用电负荷中心,并且在这些地区,还面临令人头痛的弃风弃光问题。
光热发电本身属于技术和资金密集型行业,进入门槛高,但近几年由于电价一直不明,发展缓慢;标杆电价的出台为鼓励光热发电产业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但这一补贴是否会像光伏发电一样,补贴长久不能到位,也令业内人士存疑;此外,近年来随着经济下行,电力市场饱和,受地缘限制,风电,光电在一些地区尚不能消纳,光热产业在此时发力着实面临着不小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