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看,我国水电开发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和新常态
严守工程安全生态文明两条底线
水电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虽然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水电开发规模已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开发程度持续上升,按发电量计算达到了40%左右,但与丰富的水能资源量相比,还有开发潜力,水电在非化石能源中仍将扮演重要角色。
2016年底结束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提出了2017年“着力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加快清洁能源输送通道建设、加快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力争新开工水电装机规模2000万千瓦”的能源工作目标;《水电发展“十三五”规划》也明确了5年“新增投产水电6000万千瓦,新开工常规水电和抽水蓄能电站各6000万千瓦左右,2020年水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8亿千瓦”的发展任务。可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妥善安置移民的前提下,“十三五”期间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已可与常规水电平分天下,成为新的发力点。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今后要开发的水电站,面临着地质条件复杂、深山峭壁、急流河谷、生态文明建设要求高、社会和工程成本激增、开发的经济性不具有足够的竞争力、远距离输电的高寒高海拔地区条件的制约、需要政府政策的支持等多种困难。”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菊根直言。
新常态下,面临诸多困境,我国水电发展应注意哪些问题?水利部原部长汪恕诚给出了答案:“从深度来讲,要画好两条线。一条线是底线,一定要保证工程安全,绝不能出事;另一条线是高线,把每一个水电工程、每一个水利工程都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工程。从广度来讲,要重视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凡是有条件的大、中、小都要搞,还要大踏步地‘走出去’,走向世界,到世界各国去。”
“每一项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都是改造山河、为民造福,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工程要绝对安全,最起码的底线就是能够符合生态的要求。”国家开发银行原行长姚振炎同样坚持。
“水电事业要始终坚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妥善安置移民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发展’的方针,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友好、人水和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坚实的清洁能源保障。”张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