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将“6˙30”比喻成光伏行业的“生死劫”。称“你抢,或者不抢,“6˙30”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爱或者不爱,光伏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临近6月尾声,对于光伏人来讲,可谓五味杂陈。赶上“6˙30”并网的,如释重负;那些组件到场,却没来得及顺利并网的则叫苦连连,表示“亏大了”。
回想2016年“6˙30”的那一波历史性抢装潮,“6˙30”节点一过,整个光伏产业链产品价格即出现了断崖式地下跌,呈现“上半年热、下半年冷”的强烈对比,令人唏嘘。
今年“6˙30”是否会重蹈覆辙?潮水退去后,光伏行业又是谁在裸泳?
双重驱使出现特殊“抢装潮”2016年12月26日,国家正式下发调整光伏、陆上风电标杆上网电价的通知,称2017年1月1日之后新建的光伏发电标杆上网电价将下调,并明确了2016年12月31日前完成备案、2017年6月30日前完成并网的光伏电站继续享受调整前的电价。
之后,从其所发的附件——《全国光伏发电标杆上网电价表》来看,从2017年1月1日起,一、二、三资源区“全额上网”的光伏标杆电价将调整至每千瓦时0.65元、0.75元、0.85元。实际下调幅度,仅一类地区就高达23%以上。
从全球光伏行业发展历程来看,不难发现,无论欧美抑或日本,光伏历来是受补贴扶持发展的产业,补贴力度亦呈现逐渐下滑的轨迹。
现阶段,补贴依然是光伏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如何看待当年我国的标杆电价下调的政策?虽然,国家意欲将一、二、三类标杆电价下调的幅度更大,但最终版本中,下调幅度相对缓和,也基本符合光伏行业内预期。即使如此,光伏行业已然惊出一身“冷汗”。
“光伏补贴政策逐年大幅退坡是不可逆的趋势,光伏企业要想寻求更多利润空间,必须依靠技术突破与模式创新。”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专家表示,“逐步下调光伏补贴政策是驱动企业加强技术创新,降低光伏发电成本,实现光伏早日平价上网的有效途径。”
显而易见的是,光伏电站除了以技术进步带动成本下降寻求利润空间之外,还可以有另一条路。那就是在次年6月30日前完成并网,以享受在未来20年中更高的补贴金额,而这笔钱绝非小数目。
不考虑弃光、限电、补贴延迟等问题,当前一类资源地区的内部收益率仍可高于20%。以一类资源地区标杆电价由0.8元下调至0.65元测算,在电站初始投资额度不变的情况下,内部收益率将降至15%甚至更低。电价下调几毛钱,电站可能失去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利润。
计鹏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高赟给出的建议是:“从投资收益角度来讲,一类资源区抢‘6˙30’的必要性最大,二类地区次之,甚至二类地区资源较好区域收益将高于一类区。”
光伏电站设计师王淑娟认为,如果“6˙30”后电价下调0.13元或0.15元,以项目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8%为基准,要想获8%的收益率,“6˙30”后项目投资就要下降1000元—2200元/千瓦之间,即1元—2.2元/瓦。
由此,在政策和收益的双轮驱动下,光伏行业出现特殊的“6˙30”抢装潮,并不难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