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我有幸参加了中国内审协会举办的“经济责任审计”培训班,在为期4天的培训中,通过听取知识深厚、审计经验丰富的专家授课,使我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受益匪浅。下面谈谈这次学习的几点体会:
依法审计是审计的生命线。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依规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的行为,其目的在于评价管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为管理当局或人事部门考核、奖励、任用干部提供依据,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促进被审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利的制约和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审计的重要职责就是依法审计,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问题,在权利的制约中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
争取实现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2015]58号)指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对照日常审计工作要求,我认为要根据领导干部的岗位性质,履行经济责任的重要程度,管理资金、资产、资源规模等因素,选择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单位、重点专项资金、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焦点、难点、热点等问题,确定重点审计对象和审计周期,保证在一定周期内实现审计全覆盖,真正做到有选择、有重点、有内涵、有代表性,实现项目统筹安排、协同实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留死角。
不断创新经责审计的工作方法。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是“审事议人”,其难点是“先离后审,审计方法限制、人力限制、人为压力”,在审计方法上、审计过程中,要用整体的眼光看问题,由总而分,由分至总,从单一的问题看整体;不要急于抱账本,要先了解被审单位所处的行业特点、发展阶段、架构级次、上级监控、会计政策等情况才能开展工作;不要一条路走到黑,要准确调整审计方向,注重审计方法、审计内容、审计方式及审计范围的调整;要让大数据说话,从体制、机制和制度方面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从会计报表自身逻辑分析、业务规模和现金流量分析、资产规模与生产能力分析、经营效益与上缴税金分析,从被审单位内部数据的逻辑关系,拓展式的分析问题。
客观公正地进行精准评价和界定。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是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界定,其评价原则应具有全面性、重要性、客观性、相关性和谨慎性。审计评价要注重客观性,以事实为依据,全面分析审计查证的各种情况,避免以偏概全,审计评价的依据要“用得准”、结论要“立得住”。要注重历史性,做到不脱离特定条件,不孤立地看待问题、评价责任。要注重全面性,正确把握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分析和评价功过是非,要认真研究、辩证分析,慎重稳妥地反映和处理。责任界定是经济责任审计区别于其他审计的重要特征,也是难点和关键所在,这要求审计人员加强对评价和责任界定问题的研究,努力做到客观、公正、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