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国硅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6-10-13 来源:硅业分会

一、多晶硅行业运行态势和特点

  就多晶硅而言,今年以来,受国内外光伏市场补贴到期、大面积抢装引发需求井喷、特别是中国市场上半年装机量超过20GW的影响,2016年国内多晶硅行业总体呈现良好的运行态势,具体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多晶硅价格理性回归;二是多晶硅供应能力大幅提升;三是行业技术进步推动产业链升级;四是国际贸易纠纷依旧严峻。

价格波动图

1、价格理性回归,后市预期并不乐观

  2016年前8个月,国内多晶硅现货价格总体呈现理性回升态势,上半年均价为13.16万元/吨,较去年同期均价12.64万元/吨略微上涨4.1%。成交价从今年1月初的历史最低点10.54万元/吨回升至6月底的14.67万元/吨,而到8月底再次回调至12.5万元/吨。2016上半年下游硅片产能开满以及新建产能释放导致国内硅料需求量的增加、多晶硅市场供不应求是国内价格回升的主要原因。虽然上半年多晶硅企业面临的困境有所缓解,但这一短暂的价格回升已基本结束并在需求锐减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出现断崖式快速下跌,8月份最后两周时间内价格下降了10%左右。(到昨天多晶硅价格又下降了﹪)。对此,我们对今年下半年和2017年国内多晶硅产业状况预期并不乐观。首先,全球多晶硅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其次,国内光伏企业扩产抢装已经基本结束,下半年光伏安装量将明显减少,电池片和组件企业对多晶硅的需求量将大幅下降;最后,以韩国企业为代表的国外多晶硅厂商几乎没有自己的本土市场,面对中国这一最大的多晶硅消费市场(占全球总消费量的78%—81.6%)来自韩国和台湾地区的进口多晶硅使得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对于多晶硅价格维持在合理水平极为不利。

变化原因

供应能力

产能扩张

条形图分析

2、供应能力大幅提升

  2016上半年,受光伏“抢装”的影响,国内多晶硅市场需求旺盛,一线企业几乎都在满负荷运行,部分停产检修企业也恢复了生产。截止2016年8月底,国内多晶硅企业17家(含1家检修),有效产能为20.6万吨/年(新增产能包括:江苏中能4000吨/年、亚洲硅业3000吨/年、江西赛维5000吨/年、昆明冶研3000吨/年等),在全球总产能中的占比达到44.8%。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2016年前8个月全球多晶硅产量为25.5万吨,国内多晶硅产量为13.5万吨,同比增长26.9%(其中一季度产量4.9万吨,二季度产量5.1万吨,7-8月份产量3.45万吨)。目前,中国多晶硅产量已经占全球总量的52.9%,首次超过一半。同时,国内多晶硅企业的规模和集中度大幅提升,位居前三位的江苏中能、新疆特变和洛阳中硅的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57.2%,当前,有效产能在万吨以上的中能、特变、中硅、大全、永祥、亚硅、赛维等7家企业产量已经占全国总产量的82%,这些企业在规模、技术、成本和质量等各方面均已接近、达到或代表了国际先进水平。

  今年仍有部分多晶硅生产企业的技改扩产项目将达产,预期年底国内多晶硅有效产能将达到21.8万吨/年,可以满足国内45GW电池片生产的全部原料需求(2015年国内电池片的产量为41GW)。同时,预计到2017年底,国内多晶硅产能将有望达到26万吨左右,届时可以满足国内50GW以上电池片的生产需求(预计2016年国内电池片的产量为50GW)。

行业技术

3、行业技术进步推动全产业升级

  近几年,国内多晶硅企业不断加快技术进步,努力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各主要多晶硅生产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工艺优化,利用极少的投资实现了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和生产成本的快速下降。截至2016年上半年,全行业平均综合电耗已由2009年的180千瓦时/公斤降至80千瓦时/公斤以下,还原电耗由120千瓦时/公斤降至60千瓦时/公斤以下。部分先进企业的综合电耗和还原电耗已分别降至60千瓦时/公斤和40千瓦时/公斤以下,这些指标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光伏组件中单位多晶硅生产成本从2009年的4.44元/瓦降至2015年的0.5元/瓦,下降了88.7%。多晶硅环节占电站总成本的比例也明显减少,2009年多晶硅占组件成本的29.7%,占电站总成本的17.8%。2015年多晶硅占组件的成本只有18.3%,占电站总成本的8.5%。

  江苏中能的硅烷流化床法颗粒状多晶硅已于2015年实现量产,其成本低于目前主流的改良西门子法产品,为整个产业提供更优质价廉的原料创造了基础。在多晶硅成本快速下滑的同时,下游光伏企业加大工艺技术的研发力度,生产工艺水平不断优化。通过上下游企业共同努力,我国多晶硅光伏产业的竞争力正不断的提升。

4、国际贸易环境依然严峻

  据海关数据统计,前7个月我国累计进口多晶硅8.3万吨,同比增长19%。导致多晶硅进口量不断刷新记录的原因:

  第一,自韩国进口的多晶硅数量居高不下。2014年初商务部终裁公布后的第4个月,韩国即超过德国和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多晶硅进口来源地,在进口总量中的占比一直持续在50%左右的高位,特别是今年4月份从韩国进口多晶硅数量创历史新高达到6614吨,占当月总进口量的54.7%。1-7月份,我国从韩国进口多晶硅4.04万吨,占进口总量的48.7%,也会就是说将近一半的多晶硅进口量来自韩国;

  第二,由台湾地区进口多晶硅数量的比例日渐增长。自去年9月份“暂停加工贸易政策措施”严格执行以来,每月从台湾地区进口多晶硅数量骤然增加至千吨以上。目前,台湾已成为第三大进口地区,尤其是今年4月份从台湾地区进口的多晶硅数量达到1941吨,创历史新高,占当月总进口量的16.0%。1-7月份,自台湾地区进口多晶硅累计达到1.07万吨,占进口总量的12.9%。综上,自韩国和台湾地区进口多晶硅的不断增长,是导致总进口量不断创新高的主要因素。

国际贸易严峻

供应情况

供应情况

二、工业硅产业运行态势和特点

  对工业硅方面,在国内外需求增速放缓、供应持续增加的背景下,2016年国内工业硅行业总体呈现低迷的运行态势,具体表现为:一是工业硅价格屡创新低;二是工业硅产量再创新高;三是内需有新亮点,出口萎缩;四是产业布局调整陷入僵持阶段。

价格创新低

1、工业硅价格屡创新低,成本支撑不悲观

  2016年,国内工业硅现货价格总体呈现低位震荡态势,前8个月553#工业硅均价为9788元/吨,同比下降14.2%。3303#工业硅均价为11110元/吨,同比下降15.9%。截止到8月底,553#、3303#均价分别为9400元/吨及10500元/吨,较4月中旬价格高位时分别下跌12.9%和10.3%。为应对新疆大量预期新建产能,云南、四川等地政府给予多种优惠政策支持当地工业硅产业发展,使工业硅成本下降和市场供应过剩充裕,因此今年以来国内工业硅价格低位徘徊。虽然2016年国内工业硅市场表现差强人意,但是我们认为未来市场预期并不悲观:首先,虽然未来2-3年内新建拟建的项目产能超过100万吨/年,但是由于目前工业硅价格持续低迷,新建产能势必将推迟建设,短期内新增产能有限;其次,持续较低的价格造成一些高成本产能陆续退出市场。介于盈亏平衡的企业则通过技术进步,产品升级,节能降耗,或兼并重组来提升竞争力;最后,工业硅目前还是属于“两高一资”产品,虽然一些地方优惠政策有利于提升地区产业竞争力,但是其刚性成本进一步下跌的空间有限,使工业硅市场价格维持相对平稳。

产量情况

2、工业硅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区域之间竞争凸显

  据硅业分会统计,2016年前8个月我国工业硅产量共计122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2.9%。目前,新疆是工业硅产量最大的地区,前8个月产量为44.2万吨,同比增长60%以上,占到了国内总产量的36.2%。云南企业开工期晚于往年,但在当地政策的扶持下,云南前8个月产量较2015年同期增加近6万吨,达到28.1万吨。四川地区企业生产相对稳定,产量同比小幅增长4.9%至19.2万吨。

硅产量表

  据统计,前8个月,新疆、云南、四川三大工业硅主产区其产量为91.5万吨,同比增长34.4%,并占总产量的市场份额从63.1%提升至75%。其中新疆和云南又是产量增加的主要地区,新疆地区产量增加是基于之前新建项目产能释放,而云南地区则是地方政府出台鼓励政策,电价下调,成本下降,竞争力提升,使得云南地区产量创新高。但是,贵州、甘肃等其他区域其产量则出现明显的减少。从2016年前8个月的产量数据可以看出,区域之间竞争凸显,特别是云南和新疆的区域竞争明显。

硅消费结构

3、内需有亮点,出口呈萎缩

  据硅业分会估计,2016年前8个月,我国工业硅表观消费量为77万吨,其中多晶硅领域成为工业硅需求的亮点。今年上半年,受益于太阳能光伏终端市场抢装,国内多晶硅进入供不应求的状态,一线企业满载运行,部分停产检修企业恢复生产。硅业分会统计,2016年前8个月国内多晶硅产量为13.5万吨,拉动多晶硅行业消费工业硅量18万吨,同比大幅增长30%以上。同时,在有机硅和铝合金方面,其市场需求都是呈现稳步增加,特别是有机硅在一些新兴领域的应用拓展,未来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虽然国内需求依旧坚挺,但是出口方面却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根据海关最新数据统计,2016年1-7月,我国累计出口工业硅38.1万吨,同比下滑13.6%。其中,我国对欧出口量明显下滑主要受巴西的影响。

  2016年以来,随着巴西电力恢复,硅厂恢复满产,以及黑奥对美元汇率下调,许多欧洲下游用户采购渠道出现回流现象。同时,在欧盟对中国工业硅征收反倾销税率高的情况下,巴西工业硅价格更具优势,使得今年我国对欧出口量出现大幅萎缩。

工业硅产量

调整阶段

4、市场陷入僵持阶段,促进行业技术进步

  由于新疆地区拥有较强的能源、资源优势,工业硅产业在新疆投资热情持续高涨。据硅业分会统计,目前,新疆在建拟建的工业硅项目中,仅合盛鄯善、东方希望、广开元、晶合源、新疆道建五家企业投资的一期项目产能就超过100万吨/年。但是由于市场价格持续低迷,预期这些新建产能在近两年无法投入生产。加之云南等地出台下调电价等政策支持当地产业发展,导致短期内工业硅市场陷入低迷的僵持阶段。

  为了应对持续低迷的市场,各企业将精力放在节能挖潜、降低成本、提升产品品质上,有力地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随着大炉型采用全煤生产和新型还原剂工艺实现突破,整个产业装备和技术升级趋势明显,生产经济指标进一步优化。云南永昌硅业、茂县潘达尔硅业等多家大炉型的企业已经应用或计划建设余热发电,一些新建的项目也大多在设计阶段便采用余热发电技术。在大型炉装备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中小企业也十分注重技术水平的提升,特别是新疆的企业纷纷通过技术改造完成了生产自动化和机械化。

三、硅产业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

1、需求阶段性增速放缓,产业发展从需求拉动到供需双驱动

  由于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以及光伏补贴政策的调整,预期硅产业需求将呈现阶段性增速放缓。据硅业分会统计,“十二五”期间,工业硅产量和消费量年均增幅分别达到12.4%和13.2%;多晶硅产量和消费量年均增幅分别达到28%和23%。但是进入“十三五”,受限于房地产、汽车等行业增速放缓,工业硅下游领域的铝合金和有机硅消费都出现明显的放缓,并在其相关领域没有消费新增点的情况下,预期未来工业硅产量和消费量增速回落至5-10%之间。而在多晶硅方面,2016年是全球光伏装机大年,预期国内多晶硅产量消费量增幅有望超过20%。虽然未来几年内,光伏装机量以及多晶硅产量消费量仍保持10-15%的增长,但是和过去5年相比仍将出现明显回落。

  过去几年中,需求持续增长推动了硅产业的繁荣,但是预期未来几年内硅产业的需求进入阶段性增速放缓。而整个产业也将从需求拉动转变为供需双驱动。其中,供应侧调整具体体现为从资(能)源优势竞争转变为创新优势竞争,包括产品创新-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生产模式创新-降低生产成本、平台(区域)创新-整合资源提升竞争力、渠道创新-另辟蹊径提高效率、资本金融创新-跨界融合碰撞火花等

 2、产业投资预期过热,或将再次进入深度调整阶段

  据硅业分会统计,目前,我国硅产业已经出现投资预期过热的情况,工业硅在建拟建项目产能超过100万吨/年,而多晶硅一些多年停产的项目再次复工并扩张产能,这些情况已经引起行业内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工业硅行业,孤网煤电硅一体化项目成为投资热点。但是对于孤网煤电硅一体化项目,一次性投资规模大,技术难度高,区域性的原材料竞争以及下游市场容量有限都是新建项目必须要面对的困难。加之国家电改政策的不确定性都将会造成新投资项目的风险,因此,协会将会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企业减少盲目投资。

  当然,按照目前在建拟建项目来看,大部分产能都将在2018年释放产能。保守估计,这几年中工业硅产能将增加100万吨/年以上,增幅为20%以上,多晶硅的产能增加5万吨/年以上,增幅在25%以上。在需求阶段性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产业或将再次进入深度调整阶段,产业格局或将发生较大变化。

3、国际贸易纠纷频发,须不断提升行业话语权

  虽然近年来我国硅产业快速发展,但是相比其他产业,仍处于发展阶段,这也导致了国际企业通过贸易保护或倾销的方式打压国内硅产业发展。目前我国工业硅产品已经连续25年遭受欧美市场的反倾销制裁,而我国多晶硅产业也遭受来自于美、欧、韩等国的恶意倾销。

  无论是欧美对中国工业硅、光伏产品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还是中国对欧美多晶硅的反倾销,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各国在抢占硅和光伏产业制高点的过程中竞争日益激烈,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目前中国硅产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仍较弱。我们坚信,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在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下,随着国内硅产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不断加强,我国硅产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将逐步提升。

四、结语

  综山所述,2016年,我国硅行业运行基本平稳,但是未来并不会一帆风顺。因此,希望我们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之间加强合作,从标准建设、产学研协作、集成创新、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等各方面,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发展、实现合作共赢。

关键词: 多晶硅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70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