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建党100周年> 人物

以工匠之心解现场之难——记江苏省送变电有限公司马龙创新工作室

国家电网报 发布时间:2021-06-22 23:15:38 作者:田伟钊 马昊

  “我们可以增加一个碰撞预警分析模块,动态跟踪分析建筑信息模型(BIM)系统模拟的铁塔组立吊装过程,明确吊装安全操作范围。”6月14日,在江苏省送变电有限公司马龙创新工作室,工作室负责人马龙和其他成员在探讨如何利用BIM技术对500千伏凤城—梅里长江大跨越工程开展全过程三维模拟分析,提升线路施工信息化水平。在日常工作中,每当碰到技术难题,马龙创新工作室的成员都会聚在一起讨论具体解决方法。

  以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苏省送变电公司输电一分公司总工程师马龙名字命名的马龙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9月,由输电线路施工技术、装备、检测等3个专业的16名成员组成。马龙创新工作室秉持“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建功科技创新领域”的理念,致力于解决输变电工程设计施工与环保专业领域的问题。

  破解电网施工中的实际问题

  “单体浇筑体量近1100立方米,受昼夜温差影响,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难度很大。怎么办?”2020年8月,500千伏凤城—梅里长江大跨越工程项目部成员提出了385米输电铁塔T2承台在浇筑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何才能在浇筑过程中准确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内外温差?马龙创新工作室主动承担起了这项科研攻关任务。

  “混凝土产生裂缝,一个重要原因是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控措施与温控管理不到位。”马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接下来的6个月里,马龙带领工作室成员多次开展试验,采用了基于晶振原理的温度传感器,并引入智能监控概念,研发出输电线路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数字化云监控系统。今年2月7日,T2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一次成优。目前,马龙创新工作室还在优化该系统,确保该系统可以更好地用于输变电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关键数据的检测监控中。

  近年来,马龙创新工作室依托江苏电网施工建设平台,查找分析电网建设过程中的技术难点,聚焦输电线路施工技术与装备,解决项目施工中的实际问题,突破技术瓶颈。

  2018年,针对高邮地区河网地带输电线路基础、组塔施工无有效安全作业面的难题,工作室成员创新研发出新型水上浮体平台。该平台在扬州地区光伏220千伏送出工程中推广应用。2019年,在500千伏茅山—斗山线路改造工程施工现场,受地形条件制约,传统的跨越架搭设无法帮助施工人员跨越京沪高铁完成施工。了解这一情况后,工作室成员集思广益,研发出可以安装在吊车大臂上的牛角型跨越防护装置,帮助施工人员顺利完成施工任务。

  近年来,依托各类工程,工作室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和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1项,获得电力建设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

  技术创新重应用转化

  2019年7月,在500千伏石牌—玉山增容改造工程架线施工跨越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高铁的铁塔施工期间,施工人员发现,雨雪雾等天气下,传统施工方式无法同步快速收紧和锚固封网绳索,导致施工封网与铁路接触网之间的最小安全防护距离无法符合安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工作室成员计划研制地面用迪尼玛绳专用收紧装置。2019年6月该装置成功研发后,工作室联合江苏省送变电公司科技部门、装备租赁公司和制造厂家将产品推向市场,创造了较好的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该成果被评为国网江苏电力2020年首批成果转化重点项目。

  “创新攻关绝不是纸上谈兵。只有研以致用,创新才有持续的生命力。”马龙常对创新工作室成员说。一直以来,工作室的工作方针就是完善以项目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机制、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开放协同转化机制、健全以价值为导向的成果转化激励机制,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

  2017年至2019年,针对±800千伏锡盟—泰州、±800千伏昌吉—古泉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耐张塔横担结构和绝缘子串多联多挂点、超长超重的特点,工作室成员陆续研制了夹板式和抓钩式两种专用承托吊具,成功实现绝缘子串整体一次性同步悬挂。随后,工作室成员制作了两种承托吊具的产品宣传手册,并通过研究成果交流分享会等推广产品。目前,该技术已广泛应用到新建超特高压工程施工领域及超特高压线路工程运维检修技改作业中。

  近5年来,工作室成员创新研发了18项新机具和新技术,并将这些创新成果成功转化为实际应用。

  依托工程实际培养急需人才

  自成立之初,马龙创新工作室就把培育优质创新人才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依托工程实际锻炼工作室成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创新工作室是一个育人摇篮,帮助我们青年员工快速成为企业需要的创新人才!”工作室成员、2017年入职的周登峰说。“进入工作室后,我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了提升。在今后工作中,我会把科技创新作为解决难题的法宝!”工作室成员、2017年入职的金禄海说。进入工作室近4年,他们逐步成长为能在重点工程中独当一面的技能人才。

  在马龙的带领和指导下,工作室成员先后参与完成了特殊地形下导线拆旧牛角型跨越防护装置、无人机自动安装卡线器专用装置等多项关键工器具的创新研发工作,为施工技术方案的优化完善提供了技术保障。

  马龙创新工作室注重人才队伍梯队建设,持续组织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并通过“师带徒”和技术交流等方式,培养企业发展急需的人才。创新工作室还在国网江苏电力所属各单位中开展现场安全质量管理、施工方案编制等培训,累计开展培训32次,参培人员近千人次。

  截至目前,马龙创新工作室1人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2人获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评国网江苏电力“苏电工匠”,1人获评国网江苏电力劳动模范。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