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已初具规模,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础。与此同时,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互联网+”将颠覆传统行业的未来,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必然会为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带来重大变革。
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副主任魏玉瑞在日前由北京节能环保中心、节能与环保杂志社和北京能源学会主办的“2018互联网+节能低碳创新技术论坛”(以下简称“论坛”)上表示,新一轮全球变革浪潮以新通讯技术、新能源和新交通物流技术为推动力,将引发整个社会结构的根本变革。此次变革也为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手段。而进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应该在开发和利用新的节能技术的同时,探索新通讯技术——互联网和节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利用,实现节能工作的革命性的突破。
那么,究竟互联网与节能低碳创新技术进一步融合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当前发展阶段遇到哪些问题?如何促进“互联网+”节能低碳技术实现创新与发展?企业如何做?论坛就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的同时,并预测,未来在信息、通讯、智能控制等技术的支撑下,工业生产将从局部、单点工艺节能向全流程、系统性优化转变;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对能源生产、储存、输送和使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分析并最终给出最优利用模式。“互联网+”将是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我国能源清洁化、高效化和市场化的重要和可行的途径。
互联网+节能环保企业趋势初现
“以前统计数据,可能需要通过手工填报的方式,现在有了这个系统以后,企业的数据只需一点击便瞬间就能够传到国家层面,这大大有助于加强节能管理的调控性。”论坛上,国家节能中心综合业务处处长时希杰在介绍重点用能单位在线监测体系的建设情况时,对于该系统的先进性毫不讳言。
不过,重点用能单位在线监测体系仅仅是诸多互联网+节能环保创新技术实践案例中的冰山一角,社会城市节能环保云平台解决方案、能源互联网、互联网+热泵管理体系……从论坛上的诸多典型案例呈现不难看出,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不断创新节能环保产业的模式与业态,早已经成为许多节能环保企业的共识。
“在环境治理过程中,我们需要依托互联网数据进行检查,同时还需要无人机等高科技产品做辅助。”正如与会专家所言,环保产业联盟发展,并进行跨界合作,是未来环境保护发展趋势,也是各环保企业解决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难题的必然选择。
桑德环境董事长文一波认为,在互联网和环保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一定会出现十倍于现在规模的企业,传统环保企业要抓住机会,充分利用互联网+,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延星在论坛上表示,其实很多大型能耗企业,完全可以通过这次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结合进行一次企业转型。它可以从原有的大型用能企业,变成一个大型用户加供能企业,也就是说,在企业进行升级改造过程中,可以打破企业自身的壁垒。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对环保企业是机遇也是挑战,能加快企业快速发展。但是,对传统环保企业尤其是工程型环保企业而言,需要不断适应、学习,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还为推动环境信息化和环保数据公开提供了良机。如云南在重点污染源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展数据中心建设等。但据了解,当前各地环境信息化建设水平不均,环境数据无法完全共享等问题还普遍存在,仍难为环境治理形成有效的数据支撑。
企业还需多方着力强化与“互联网+”相融合
实际上,尽管有不少环保企业试水“互联网+”,但是在实际案例操作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物联网开云直营官方CEO赵小飞认为,现在很大的问题是,企业虽然可以提供物联网方案或者“互联网+”方案,企业和用能单位之间是有一些断层的,双方之间不了解。提供方案的企业不了解节能的具体流程,用能企业又不了解技术,这实际上是需要双方坐下来做一些相关的标准化工作,打破这种信息不对称。“所以说,在互联网+节能这个层面,垂直领域的标准建设是很必要的。”赵小飞说。
而在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看来,现在虽然有很多企业在布局互联网+环保,但大多数企业只是做了“+互联网”,而没有做到“互联网+”,换句话说,只是做了一些链条的延伸、信息化的集成,而远没有达到商业模式的推陈出新。
那么,对于诸多节能环保企业来说,接下来应该如何强化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结合,进一步提升节能工作效力?
对此,与会专家认为,认知和重视是基础,然后要基于信息化和大数据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得用人成本能够节约,使得能耗效率能够提高,也就是说企业要先认知和重视,然后改进。
“以重点用能单位的监督管理工作为例,第一,企业内部要做好结构建设;第二,企业要重视节能管理;第三,企业要关注技术节能,最大的节能空间有可能就是在技术节能方面的突破。我觉得整体上从这三个方面来做工作,将会提高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时希杰表示。
对此,也有业内专家表示,节能环保行业加强与“互联网+”的结合,应该以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与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的深度融合为重点,但绝不应仅限于此。应考虑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多行业、多领域的结合,包括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与农业发展、节能环保、医疗、新型城镇化等的有机结合。将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支柱产业,正亟需如此明确的发展方向和产业发展新动力。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kaiyun入口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当前,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已初具规模,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基础。与此同时,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互联网+”将颠覆传统行业的未来,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也必然会为我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带来重大变革。
北京节能环保中心副主任魏玉瑞在日前由北京节能环保中心、节能与环保杂志社和北京能源学会主办的“2018互联网+节能低碳创新技术论坛”(以下简称“论坛”)上表示,新一轮全球变革浪潮以新通讯技术、新能源和新交通物流技术为推动力,将引发整个社会结构的根本变革。此次变革也为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手段。而进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应该在开发和利用新的节能技术的同时,探索新通讯技术——互联网和节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利用,实现节能工作的革命性的突破。
那么,究竟互联网与节能低碳创新技术进一步融合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当前发展阶段遇到哪些问题?如何促进“互联网+”节能低碳技术实现创新与发展?企业如何做?论坛就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的同时,并预测,未来在信息、通讯、智能控制等技术的支撑下,工业生产将从局部、单点工艺节能向全流程、系统性优化转变;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对能源生产、储存、输送和使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分析并最终给出最优利用模式。“互联网+”将是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我国能源清洁化、高效化和市场化的重要和可行的途径。
互联网+节能环保企业趋势初现
“以前统计数据,可能需要通过手工填报的方式,现在有了这个系统以后,企业的数据只需一点击便瞬间就能够传到国家层面,这大大有助于加强节能管理的调控性。”论坛上,国家节能中心综合业务处处长时希杰在介绍重点用能单位在线监测体系的建设情况时,对于该系统的先进性毫不讳言。
不过,重点用能单位在线监测体系仅仅是诸多互联网+节能环保创新技术实践案例中的冰山一角,社会城市节能环保云平台解决方案、能源互联网、互联网+热泵管理体系……从论坛上的诸多典型案例呈现不难看出,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不断创新节能环保产业的模式与业态,早已经成为许多节能环保企业的共识。
“在环境治理过程中,我们需要依托互联网数据进行检查,同时还需要无人机等高科技产品做辅助。”正如与会专家所言,环保产业联盟发展,并进行跨界合作,是未来环境保护发展趋势,也是各环保企业解决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难题的必然选择。
桑德环境董事长文一波认为,在互联网和环保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一定会出现十倍于现在规模的企业,传统环保企业要抓住机会,充分利用互联网+,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延星在论坛上表示,其实很多大型能耗企业,完全可以通过这次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结合进行一次企业转型。它可以从原有的大型用能企业,变成一个大型用户加供能企业,也就是说,在企业进行升级改造过程中,可以打破企业自身的壁垒。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对环保企业是机遇也是挑战,能加快企业快速发展。但是,对传统环保企业尤其是工程型环保企业而言,需要不断适应、学习,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调整。
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还为推动环境信息化和环保数据公开提供了良机。如云南在重点污染源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展数据中心建设等。但据了解,当前各地环境信息化建设水平不均,环境数据无法完全共享等问题还普遍存在,仍难为环境治理形成有效的数据支撑。
企业还需多方着力强化与“互联网+”相融合
实际上,尽管有不少环保企业试水“互联网+”,但是在实际案例操作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物联网开云直营官方CEO赵小飞认为,现在很大的问题是,企业虽然可以提供物联网方案或者“互联网+”方案,企业和用能单位之间是有一些断层的,双方之间不了解。提供方案的企业不了解节能的具体流程,用能企业又不了解技术,这实际上是需要双方坐下来做一些相关的标准化工作,打破这种信息不对称。“所以说,在互联网+节能这个层面,垂直领域的标准建设是很必要的。”赵小飞说。
而在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看来,现在虽然有很多企业在布局互联网+环保,但大多数企业只是做了“+互联网”,而没有做到“互联网+”,换句话说,只是做了一些链条的延伸、信息化的集成,而远没有达到商业模式的推陈出新。
那么,对于诸多节能环保企业来说,接下来应该如何强化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结合,进一步提升节能工作效力?
对此,与会专家认为,认知和重视是基础,然后要基于信息化和大数据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得用人成本能够节约,使得能耗效率能够提高,也就是说企业要先认知和重视,然后改进。
“以重点用能单位的监督管理工作为例,第一,企业内部要做好结构建设;第二,企业要重视节能管理;第三,企业要关注技术节能,最大的节能空间有可能就是在技术节能方面的突破。我觉得整体上从这三个方面来做工作,将会提高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时希杰表示。
对此,也有业内专家表示,节能环保行业加强与“互联网+”的结合,应该以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与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的深度融合为重点,但绝不应仅限于此。应考虑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多行业、多领域的结合,包括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与农业发展、节能环保、医疗、新型城镇化等的有机结合。将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支柱产业,正亟需如此明确的发展方向和产业发展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