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节能环保> 垃圾发电

“碳中和”是我国今后40年工作的重心之一

中国开云官网注册网址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1-04-08 09:30:58 作者:华西证券股权专家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经济发展需要消耗能源,但同时也伴随着大量的碳排放,随着各国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猛增,由此引发的气候变化成为了21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日益成为各国抢占能源、经济、科技等领域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因此发展低碳经济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乎我国经济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命脉。

01“碳中和”具有重大意义

“碳中和”是我国今后40年工作的重心之一,对我国各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实践意义。

2020.09.22-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次联合国大会提出我国碳排放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0.12.1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定为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

2021.02.22-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对未来更长时间绿色发展方面做出重要指导性纲领。

2021.03.05-《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2021.03.12-《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锚定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

这一系列对外声明及政策制定说明,“碳中和”是我国今后40年工作的重心之一,对我国各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与实践意义。

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降低约48.4%,提前超额完成下降40%-45%的目标。“十二五”期间碳排放强度下降19.3%,“十三五”期间碳排放强度初步测算下降18.8%,完成“十三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8%的目标。我国计划“十四五”期间降低碳排放强度18%,到2030年碳排放强度相对于2005年下降65%。

02 固废燃烧更符合“碳中和”内在要求

固体废弃物处理主要有填埋和焚烧以及堆肥三种处理方式,而垃圾焚烧发电更符合“碳中和”需求。

堆肥处理方式

堆肥处理虽然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资源化,但一方面堆肥处理可能导致土壤板结及水质变坏,另一方面建设成本高、效益低,因此堆肥方式在我国已逐渐退出。

2016年公布的《“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已明确提出,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新建项目仅考虑焚烧和填埋两种技术路线,不再考虑堆肥方式。

卫生填埋处理方式

采用卫生填埋方式将占用大量土地、重复利用率低,严重耗费土地资源,且会对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导致土地至少50年不能再使用。因此,卫生填埋方式的综合成本高企,不符合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需求。

此外,卫生填埋方式会产生大量甲烷。根据USEPA统计,在100年的时间里,一分子甲烷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是一分子二氧化碳的28-36倍。因此降低碳排放也需要减少使用卫生填埋方式。

垃圾焚烧处理方式

首先,垃圾焚烧过程虽然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但焚烧生物质能替代化石燃料进行发电,能同时带来净碳减排。其次,相对于垃圾填埋方式,垃圾焚烧几乎不排放甲烷。据测算,以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垃圾处理方式厌氧填埋为基准,焚烧发电碳减排比例高达71%,即相比厌氧填埋方式仅排放29%的温室气体。

2012-2019年,我国生活垃圾焚烧无害化处理比例持续增加,2019年焚烧无害化处理比例达50.29%,较2012年提升了近30个百分点,同时生活垃圾填埋和堆肥等方式无害化处理比重持续下降。

因此,相较于其他的处理方式,垃圾焚烧发电能更能契合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方向,同时也更能有效的实现国家部委提出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而未来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中,焚烧发电将成为主流选择。

固体废弃物燃烧产生碳排放在我国碳排放结构中占比较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将碳排放来源分为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林业和其他土地使用和废弃物处理五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两年更新报告(2018)》显示,2014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111.86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废弃物处理排放占比1.74%。从气体种类构成看,2014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91.24亿吨,占比81.6%。其中,固体废弃物燃烧处理排放二氧化碳仅为0.20亿吨,占比仅为0.22%。此外,替代填埋等方式可以降低甲烷排放。因此,大力发展垃圾焚烧发电是我国垃圾处理的必然选择。

03 源头控制降低碳排放

随着生活的进步,垃圾产生的速度不断增加,仅仅依靠尾端的处置很难达到“碳中和”目标。因此,在垃圾产生的源头就应当投入加以控制。

例如传统建筑会产生很多建筑垃圾,而国家新进鼓励的装配式建筑就高效节能的多。其全生命周期或降低碳排放超过40%,是实现建筑行业“碳中和”的重要技术路径。

装配式建筑通过集中构件生产,减少现场施工大幅度降低碳排放。建筑的碳排放计算采用将建造各个环节拆解,追溯各个环节需要消耗的材料、能源、燃料并进一步溯源各类碳排放因子,进而得到碳排放量。在楼房交付之前,装配式建筑主要通过精细设计,工业化标准流程以及缩短短工期,实现了材料节约,能源消耗下降,进而减少生产过程的排放。

装配式建筑的碳排放主要发生于构件工厂和构件运输过程中,后期提升空间大。根据《装配式高层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汤煜,陈露著)显示,装配式建筑在交付运营之前产生的碳排放可以拆成建材准备和现场装配两部分,其中,接近95%的碳排放发生在建材准备期间。而建材准备中90%的碳排放发生在预制工厂中。相较于现浇建筑的碳排放贯穿于建材生产、运输、现场安装各个环节,装配式建筑的碳排放更集中,更加容易进行针对性的低碳技术升级,后续随着装配式产线技术的提升和单厂产能扩大,装配式工厂在节能降低成本的同时,碳排放也有相应降低的空间。

受政策推动,过去五年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CAGR54%,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约为6.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0.7%,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已达到20.5%,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新开工装配式占全国比例54.6%,较2019年增长7.6pcts。其中上海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91.7%,三种装配式建筑模式中,PC仍为主导模式(同比+59.3%),占装配式整体的68.3%;钢结构亦实现快速增长(同比+46%),占装配式整体的30.2%,其中钢结构住宅持续拓展(同比+33%);装配化装修较快推广(同比+58.7%),在过去五年中,装配式建筑以CAGR54.1%的增速快速增长。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