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kaiyun手机版下载> 地方新闻

让山更绿村更美

南方电网报 发布时间:2021-07-09 00:00:00

 茶农在茶叶种植基地上采摘茶叶。 吴海燕 摄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清晨8点,夏日的暖阳透过淡薄的云层撒向祖国西南边陲小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

  “绿水青山是靠山,增收致富全靠它,绿色银行是金山,布朗山上茶飘香……”伴随着采茶小调,布朗山乡老班章村,迎来了它一天中最为忙碌的时刻。茶山上一派繁忙的景象,村民们哼着小调,双手灵活地将一颗颗粗壮、嫩绿的芽尖收入篓中;茶厂里,杀青机、揉捻机火力全开烘炒茶叶,阵阵芬芳的茶香钻进鼻腔、沁入心脾。

农网改造“哭着炒茶”已成为历史

  勐海,因茶闻名,因茶致富。勐海县是云南省最大的茶叶种植基地,全县茶叶种植面积90.72万亩,注册登记各类茶叶经营主体户达6206户,茶产业综合产值超过100亿元,占云南全省产值的70%,全县80%的人口都在从事茶产业,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普洱茶第一县。

  勐海种茶、制茶历史悠久,始于西汉、兴于唐宋、盛于清明,两千多年来,每到采茶、制茶的季节,村村寨寨烟熏火燎,柴火烘、炒茶这是千百年来祖祖辈辈一直沿用的制茶方式。

  “以前用柴火炒茶,一到炒茶季,眼睛最受罪。”勐海县布朗山老曼娥大益茶厂初制所的谭鑫是位有着几十年制茶经验的老师傅,他记忆中的炒茶真是苦不堪言,“一边烧火,一边炒茶,眼睛被火烟熏得直流泪,当地人都戏称这是‘哭着炒茶’。”

  延续了上千年薪柴制茶带来的烟熏火燎之苦在2015年迎来了转机。为了提高茶产业的供电质量,西双版纳勐海供电局2015年起,把解决低电压和频繁停电列为切入点,组织对全县11个乡镇实施农网改造升级,新建及改造35千伏变电站2座,建设10千伏线路228.5千米,新建及改造配电变压器165台,更换电能表92605户,为顺利实施“以电代柴”改灶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近五年来,随着供电可靠性的提高,勐海县制茶业发展提速,年用电量从1863万度增长到3641万度,翻了一番。

  “电炒茶让机器和人工相结合,不仅省时省力省钱,温度控制得更精准,茶叶不会出现焦糊、高火味,炒出的茶叶成熟度很均匀,茶叶品质更好了。”年产值达10亿元的勐海县大益茶厂生产技术部负责人朱必武说。

“以电代柴”鼓了腰包绿了青山

  今年5月,勐海县进入了一年一度的茶叶加工高峰期,西双版纳勐海供电局把解决茶叶用户的用电问题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发动党员突击队对勐海茶叶产业用电需求情况进行走访、调查,并形成了“以电代柴”专项方案。

  在走访中,供电员工发现老班章村2号变87户重过载、业扩受限等问题严重,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生产需求。西双版纳勐海供电局及时通过“三重一大”决策部署,积极申报项目资金,投资16.119万元,并发动党员积极协调组织各方力量,克服了停电时间紧、任务重、路程较远等重重困难,在加工季来临之前实现了竣工验收投产。

  “‘以电代柴’项目的实施,改变了农村能源使用结构和落后的炒茶生产方式,保护了绿水青山,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赢,这是功在千秋的好事,供电服务绝对不能拖后腿。”勐海供电局党委书记李林介绍,该局预计投资9760万元,新建244台变压器,用一年时间为12200户茶农解决“以电代柴”接入受限的问题。“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对全县‘以电代柴’炒茶的用户开辟绿色通道,通过基建配网应急项目和高压业扩延伸的方式,优化业扩流程,缩短送电时间,切切实实帮助他们解决用电问题。”

  “‘以电代柴’的推广,真是为我们茶企做了一件大实事。”朱必武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厂里用电杀青机生产1吨干毛茶,就能比传统薪柴制茶节支增收4300元,如果按照从省柴、省制茶人工劳力计算的话,勐海县每年可节资增收1.36亿元。

  据了解,西双版纳勐海供电局正在抓紧针对后续即将开通“以电代柴”业务的用户进行统计在册,今年5月已完成100个美丽乡村的前期可研性报告,6月开始实施“以电代柴”项目,计划于2022年春茶采摘前完成所有项目实施工作。 (吴海燕 马莎)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