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kaiyun手机版下载> 地方新闻

服务绿色港口建设 守护一江碧水

国家电网报 发布时间:2021-10-08 20:32:44 作者:梁晓辉 齐红涛 周媛

  9月22日,在安徽省芜湖市三山区海螺水泥专用码头,中联11号货船缓缓靠岸。船员汪师傅拖着电缆来到岸电桩前,插入转接头、点击屏幕参数、查询APP,一系列操作驾轻就熟。

  长江沿岸,全电码头的建设增添了江边工业基地的绿意,港口岸电的普及让来往船只在靠岸期间用上清洁能源。在电能的助力下,长江岸线生态复苏,江水越发清澈,长江中的“微笑天使”江豚也重现于人们的视野之中……

  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增强爱护长江、保护长江的意识,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早日重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景。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全力推进长江经济带船舶靠港使用岸电,与安徽省港航局及码头企业共同推广电能替代项目,实现长江沿线安徽段重要港口岸电全覆盖,并统一了岸电桩建设规范标准。截至8月底,该公司自主开发的“水上电力”服务平台已接入162个岸电桩,为3300余条船舶提供充电、结算等全过程岸电服务,预计全省港口岸电年用电量超20亿千瓦时。

  今年7月,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经济带船舶靠港使用岸电的通知》,要求力争到2025年前,船舶受电设施安装率大幅提高,港口和船舶岸电设施匹配度显著提升。国网安徽电力认真落实有关要求,目前已完成长江流域1000吨及以上岸电泊位的信息梳理,计划纳入2022年年度投资计划的岸电泊位有88个,投资额将超过2500万元,着力打造皖江绿色航线。

  岸电运营市场化多方共享绿色效益

  “今年以来,我们码头岸电设备使用率相比2020年有了很大的提升。”海螺水泥专用码头管理人员张小飞说。

  数据显示,长江芜湖段所有岸电设备应用率提升明显:截至8月31日,船舶使用岸电次数达10218艘次,是去年同期的4.5倍;用电量32.34万千瓦时,是去年同期的3.6倍,累计减少各类船舶油料消耗74.39吨,降低船舶运营成本15.95万元,减少港口码头碳排放62.72吨。

  这组数据是国网安徽电力与安徽省港航局及码头企业共同推动港口岸电市场化运营的效果。

  2018年以来,国网安徽电力勘查调研重要港口岸电需求,启动岸电设施建设,累计完成24座港口98个岸电桩建设,推动港口方自行投资建设27座74个岸电桩。

  设备初具规模,如何发挥岸电“绿色效益”成为当务之急。今年,从中央到地方陆续释放加强推广港口岸电的明确信号,国网安徽电力逐步推动港口岸电运营协议签订工作,推进港口岸电运营市场化。

  5月底,芜湖供电公司与芜湖市13个港口企业签订运营协议。6月初,芜湖供电公司根据协议退还港口企业首批岸电转供电费。

  “通过签署的协议,我们初步解决了岸电电费清分结算及开票等问题,明确了供电公司与港口企业的岸电服务费分成比例,提升了港口企业推广使用岸电设备的积极性。”芜湖供电公司营销部综合能源业务分管主任杨柯说,“今年7月1日,芜湖市交通运输管理局等6家单位联合发布了《关于下调港口岸电价格标准的通知》,自7月11日起将岸电服务费下调至0.2元每千瓦时,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

  “供电公司推进岸电市场化运营,主动降低服务费,相关的举措我们全力支持。目前我们也在组织全市各类码头进一步加大港口岸电的应用推广,让各方共享岸电的绿色效益。”芜湖市港航管理服务中心港航管理科负责人说。

  码头运输电气化生产制造绿色低碳

  9月23日,从池州神山建筑骨料开采场地到中电建长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一体化码头,长达12.9千米的物流廊道正在电能的助力下源源不断地将优质建筑骨料送往码头装船。

  该码头是中电建长九新材料公司投资建设的砂石骨料基地生产码头,年产建筑骨料7000万吨。然而,偌大的码头上却鲜少见到工作人员和作业车辆的影子。“池州紧邻长江,因此我们在码头建设初期就明确要把环境保护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改变传统骨料生产方式,让电能成为骨料生产基地的能源来源。”在长九新材料公司电气控制中心,该公司负责人杨刚介绍。

  为确保各环节能够高效用电,该码头规划建设了2座变电站为生产线分段供电,池州供电公司在立项初期提前介入,调整该区域周边的电网规划,针对该项目大负荷入网的情况提前调整电网运行方式,保障项目顺利投产。

  如今,建筑骨料在生产基地经电动开采机开采、电动破碎机粉碎后,通过廊道直接运输到码头装船,实现了全链条零污染、自动化生产。

  在电能替代示范项目的基础上,池州市政府还规划了三个矿山综合能源利用一体化项目,准备依托砂石骨料优势,将池州建成全国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

  不只是中电建长九新材料公司的一体化码头,近年来,国网安徽电力在多地推广全电输送带建设,建成了一批电能替代示范项目。其中,连接浙江长兴市和安徽广德市的“35公里全电输送带”跨省全电物流项目实现了跨省电能替代;铜陵、芜湖等地在重要码头建设的全电输送带项目让“噪音大、灰尘多、空气差”的港口工业生态变成了过去式。统计数据显示,上述港口全电输送带项目年替代电量2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6万吨。

  四方联盟治污染 保护长江两岸生态

  顺江而下,沿着长江岸线向东俯瞰,从城市到乡村,多个领域的电能替代工作正在同步铺开。芜湖、铜陵、池州、马鞍山、淮南等地政府也相继出台港口岸电建设运营支持政策,推进岸电设施建设运营。

  在长江流域铜陵段,铜陵供电公司以发起人的角色,和铜陵市港航海事部门、铜陵市港口企业、水上运输经营者一起,建立四方绿色运输保护长江环境合作联盟,推动港口岸电建设。梨桥乡村电气化景区、滨江零碳书屋试点、海螺水泥全电码头、普济圩农业电气化改造、大通轮渡“油改电”……这些电能替代项目让沿江的23个岸电码头运营更绿色。2020年,岸电全覆盖共为铜陵沿江运营船舶减少燃油消耗25.0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5020吨,排放量减少90%以上。

  岸电对环境保护的效果首先显现在长江生态恢复上。位于长江大通古镇江岸铜陵淡水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长江之子”江豚活动频繁。“往来船只的噪音消失了,污染减少了,水质变好了,这对豚类的自然繁殖来说是件大好事。”该保护区养护科负责人张西斌说。截至8月底,58千米的长江铜陵段内陆续监测到野生江豚50余头。

  今年,随着政府、港口、船舶、供电公司多方的合力推广,港口岸电建设已经成为打造“多元互动新形态、零碳建筑新模式”长江绿色发展带的重要一环。

  “接下来,我们将与安徽省交通厅协同,在铜陵市打造‘电靓皖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工程,打造多领域电能替代应用、多场景灵活资源互动、多维度能效服务提升的典型示范区。”国网安徽电力营销部市场处处长唐亮说。

  (吴延延 章五九 苗静然对本文亦有贡献)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