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皖北农村的民间普及度不言而喻。我们生活在一个具有勤俭节约美德和传统的国度,千百年来,家庭、学校以及社会教育的潜移默化,使勤俭节约成为中国人熠熠生辉的品质光环。
三年困难时期,周恩来总理带头不吃猪肉、鸡蛋、米饭,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克时艰、同甘共苦。身边的炊事员忍不住对他说:“您这么大年纪了,工作起来没白天黑夜的,又吃不多,不要再吃粗粮了。”总理却说:“不,一定要吃,吃着粗粮,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毛泽东主席一生粗茶淡饭、粗布旧衣,不改其乐,他的一件棉睡衣上竟有73个补丁,整整穿了20年,一双皮拖鞋被工作人员两次扔进垃圾桶,还是被他捡回来继续穿。
今非昔比,我们正经历着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一个“新”潮澎湃、思维更迭的时代。我们的日常充斥着不确定性和巨大的可能性,我们的关注点和兴奋点似乎与“勤俭节约”无关了,我们似乎更在意张泉灵演讲词中的“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我们似乎要把所有的生命激情统统倾注于个性的无限张扬和世界对“我”的价值认同。可是,不对,错了。这个时代并非总在兜售表面多元实则一元化的面具,并非只求弹冠相庆的结果而不讲波诡云谲的过程,也并非只需捧着手机、藏匿网络、遮蔽口罩便能让自己成为装在套子里的人、成为自己世界的“王”。
美德和传统的声音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勤俭节约依然是我们最弥足珍贵的家底和永不过时的乡愁。最近,“制止餐饮浪费,涵养节俭风尚”正习习拂面,传统和时尚像迎风招展的猎猎旗帜,提醒督促引导着我们形成这样的共识:光盘、打包在任何环境中都不丢脸,享受舌尖上的美食与防止舌尖上的浪费,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冲突。
上周末,我带着一家人皖北庄子蒙城县供电万家灯火去吃晚饭,就切身感受到了以皖北庄子蒙城县供电万家灯火为代表的皖北庄子蒙城县供电万家灯火餐饮行业厉行节约的自觉、表率和担当,于皖北庄子蒙城县供电万家灯火是“服务员”倾情“三服务”,于我等是“众食客”满意“过三关”。首先是提供专家式服务,顺利通过点菜关。服务员觉得我们一家人菜点得多了些,便亲切地提醒我们,是否拿掉其中略类似的菜品,这是作为食客在全用餐过程中完全能够接受并为之感动的前置节点。其次是提供居家式服务,顺利通过打包关。快散席时,服务员又主动建议我们剩余的菜可以打包,打包盒已经准备好了,其实我们一家人的战斗力完全能把桌面上已经核减过的菜肴全部消灭,但我们依然感动于这样循循善诱,且毫无违和的干预节点。最后是提供管家式服务,顺利通过激励关。光盘是战果,映照的是一桌食客的道德底色,在皖北庄子蒙城县供电万家灯火,更能折射出家乡庄子文化的精粹节点,作为皖北庄子蒙城县供电万家灯火服务员,赠予我们打包袋的服务,在这样温煦欢愉的氛围中,吃饭不仅仅饱了食欲,更添了一层传承弘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仪式感和归属感。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古人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言犹在耳;“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记忆犹新。由悯农及光盘,让我们发现,吃饭不是吃面子,“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不是走过场,而要一抓到底,善始善终。由悯农及光盘,让我们觉悟,时代有美中不足的缺陷,但更有美轮美奂的未来,我们每个人都是皖北庄子蒙城新崛起的硬支撑,每个人都必须从自己开始,先人一步快人一筹,每个人的态度和行动,都在默默塑造人类的未来。(王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