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1月1日,在大四的时候,我独自一人,背着行囊,踏上了一次独自旅行,这一次,我遇见了兰州!
兰州予我最初印象是课本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悲怆,然而当我遇见一碗面,一条河,一本书的兰州,完全颠覆我的想象。
兰州,在我的记忆里是这样的。
一碗面的兰州。提起兰州,映入我们脑海中第一个关键词肯定是牛肉拉面。去兰州,是坐火车到的,早上6点钟的兰州,此刻还没有迎来晨光,兰州的冬天是要比西安冷的,凛冽的寒风吹得我瑟瑟发抖。这时,我遇见了正宗的“一清、二白、三红、四绿”兰州拉面百年老店---马子禄,一碗热腾腾的牛肉拉面刚刚入口,仿佛一股暖流涌入心中,顿时将我从寒冬中唤醒。
一条河的兰州。建于明代洪武年间的中山桥(又称黄河铁桥)下,流淌着哺育中华儿女的母亲河---黄河。黄河给予我最初的印象就是壮观,它穿兰州城而过,可以说,黄河赋予兰州的,不仅仅是一座城市的标志,而是造就兰州人热情、豪爽性格的源泉,站在黄河铁桥远眺,你看到的不仅仅是依山傍水的轮廓,而是黄河雄浑的姿态,身处其中,心,豁然开朗。
一本书的兰州。你可能没有注意到,高中时,不离手的杂志《读者》就诞生于此,兰州人匠心专注为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老火慢炖、熬煮心灵鸡汤,它参与塑造了一个时代学子的世界观。
兰州,兰州。
我忆兰州好,熏风入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