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计划我看过了,有的地方需要再完善一下,要在迎峰度夏之前把所有变电站带电测试都做一遍。”5月5日,刚刚在北京参加完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和优秀青年职工代表座谈会的洪卫华便回到单位,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
洪卫华是安徽铜陵供电公司变电运检(修)室电气试验班班长。自从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就坚守在生产一线,累计开展了一次设备大型试验850余次,对所辖电网1000余台主设备进行了诊断,每年实施带电检测、设备特巡2000余次。这些数字源自每一个忙碌日子的积累,也描绘了他在岗位上的无怨无悔。
兢兢业业的“电网医生”
电气试验工作就是给电网设备进行“体检”,诊断病情,消除隐患。但每一个试验项目的开展都是一次有准备的实战。工作近20年,所有的试验原理洪卫华都倒背如流,所有的技术规程他都如数家珍,所有的问题他也总能恰当地分析。他是名副其实的蓝领专家,只要现场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同事都会求助于他。
220千伏电流互感器工频交流耐压试验是电网设备大修或更换后必做的项目,用以检查互感器的主绝缘强度和发现局部缺陷。国家电网公司18项反措已明确要求,试验项目需要耦合电容器做试验装置。可是仪器配备需要一个过程,在220千伏古圣变电站2802电流互感器检修现场,大家手足无措。
为什么不能用退出运行的耦合电容器来做试验装置呢?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洪卫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于是他到物资部门的场地查找废旧电容器,抄录铭牌,计算试验容量,申请审批……搬用耦合电容器到试验大厅进行空试成功,起吊到现场进行试验。他以一贯雷厉风行的作风,用两天的时间解了燃眉之急。
近年来,状态检修工作不断深入,带电检测技术逐渐推广。带电检测项目就有10来个,测试项目的测试频率、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全新的试验项目,洪卫华细致梳理工作计划,系统编制测试数据等级表,并严格把关每一次的试验数据。对任何一项出现异常的数据,他都会刨根问底,研究试验方法,重新复测,与同事共同探讨分析。
破解难题的创新达人
勤于思考、善于创新,是洪卫华的工作追求。他喜欢研究那些原理各异的试验方法、仪器仪表。他常年随身携带万用表、螺丝刀、笔记本,碰到工作不顺手或者需要改善的地方,就马上记录下来,一遍遍尝试改进。那些在外人看来枯燥乏味的小事情,他总能从中找到创新点。他的思考,总是始于工作之前,却不止于工作之后。和他一起工作,大家渐渐习惯了未雨绸缪。
开关柜内避雷器高压试验一直是困扰着电气试验工作人员的一个难题。试验人员往往要拆接很多螺丝、铝排才能完成一组柜内避雷器的试验。因为避雷器位置靠后,试验人员需要一直猫着身子完成整个拆解过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洪卫华反复思考,不断提出新的改进方法。经过反复琢磨,他终于想出了一个试验方法,并且独立研发了一个外部缘内部导通的试验辅助装置,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工作中碰到小困难、小疑问,我们应该用心记录,潜心琢磨,这是一个试验人的本分。”这是洪卫华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而他的发明、创新都是为了提升工作效率、保证安全。正是凭着这种迎难而上的工作作风,他先后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表专业论文6篇,开展科技项目1项。
乐于传承的良师益友
“他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源于他的勤学善思,并且他能把自己所学所思继续传承下去。”铜陵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党总支书记汪年斌说道。
洪卫华是一个爱学习的工匠。2012年,化验专业与试验专业合并成为新的电气试验班。对于新上手的化验专业,洪卫华以身作则,从原理到实操,全部虚心学习,很快便娴熟掌握了化验技能,真正做到了一专多能。
高压试验方法更新很快。每每遇到新的设备仪器到库,他总是第一个查阅说明,学会使用方法后,马上在班组内开展专业教学,为大家讲解仪器的使用方法,保证班组成员对新设备快速上手。
工匠的精神在于传承,传承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一种品质。面对电气试验专业领域带电检测技术的不断普及,洪卫华积极和徒弟们一起学新技术,和青年人一起开展课题攻关,帮助青年员工进步。在他的带领下,班组成员积极开动脑筋,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发明。同时,一批批技术能手脱颖而出。2015~2016年,在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带电检测技能竞赛中,他指导的参赛团队连续两年荣获团体一等奖。
“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电气试验工,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企业的培养。把所思所学回馈给企业,再教给年轻人,才能对得起企业的信任。”洪卫华说。
工匠精神不仅仅在于娴熟的技术、创新的思维,更重要的是恒心、真心,洪卫华在工匠的道路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