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布社区位于勐勐镇北部,距县城21公里,是一个以拉祜族为主的多民族杂居社区,总人口1052户3735人,自2014年开展脱贫攻坚以来,社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42户1325人,2014年脱贫退出178户703人,2014年末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64户622人,贫困发生率为18.51%。2015年脱贫退出48户195人,2016年无退出户,2016年末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6户427人,贫困发生率为12.7%。2017年脱贫退出89户342人,2017年末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27户85人,贫困发生率为2.78%。2018年预计脱贫25户75人,剩余未脱贫2户10人。
李荣超,双江供电公司驻那布社区上湾河组、石灰窑组扶贫工作联络员,自从2017年担任该社区的扶贫工作联络员以来,常年奔忙于勐勐镇那布社区上湾河组、石灰窑组精准扶贫工作第一线,当好了扶贫政策的“宣传员”、致贫原因的“分析员”、精准扶贫的“联络员” “服务员”,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驻村点、困难户、田间地头三点一线,便是他生活的全部,他贴心为村民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点亮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希望,让村民真真切切地尝到了甜头。
了不起的90后
“从质疑到信任我跑了10多次那布社区,都是啊叔、啊婶我才20出头谁会信任我是双江供电公司扶贫工作联络员,但当我面对这么多贫困人口的时候,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便涌上心头,这种责任感督促我一定要带领上湾河组、石灰窑组的村民脱贫致富”李荣超说道。
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精准”。为做到识别“精准”、信息数据“精准”,为了准确把握上湾河、石灰窑组村民的实际需求和家庭的现实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工作,刚驻村的李荣超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走访农户,与村民促膝谈心,了解村情、民情和贫困户家中疾苦,通过深入调查和实地摸底,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心细的他总是能从拉家常的闲聊中打开村民的话匣子,各家各户的详细信息也就在“家长里短”中掌握收集。从而对村中的基本情况、群众脱贫愿望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改善条件,村民生活更“动力”
“改善生活条件是脱贫工作的基础和突破口,有了充足的电力保障,脱贫工作才有了充足的能量保障。” 李荣超说。同时该公司积极开展以党员服务队、青年志愿者帮扶挂包贫困户施工建设用电及安全用电宣传活动。
“原来家里面电器都很少,电磁炉、电饭煲、烤火器等等这些东西只听说过都没有见过,现在基本家家户户都有,我们的生活也是越来越舒心。”杨文林告诉记者,原来村里线路老化、电压低,已经影响了群众的正常生活,李荣超将情况向公司领导反映后,公司组织“家家放线、户户通电”工程,帮扶上湾河组新建0.4千伏线路0.35千米,10米杆3棵,拉线2套;石灰窑组新建0.4千伏15米杆1棵,安装施工用电动力11套。帮扶水泥每户3吨,用于公共建设5吨,共38吨。帮扶室内用线每户2卷,公共文化室3卷,共27卷。
同时按照危房改造“六个一批”要求,积极推广“六个共同”经验,组织发动贫困户采取统规统建、群众自建、互帮互助等方式,切实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着力实施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积极帮助协调挂钩建档立卡贫困户5万元建房贷款及政府建房补助资金2万元;及时的帮助农户解决了建房资金短缺的问题。
在该公司党总支的助推下,李荣超充分发挥公司党建资源优势,同时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参与建设了集党建宣传、廉政教育、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党建文化室,进一步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
如今,村民的生活方式也在悄然改变,每到晚上,社区就特别热闹,大家纷纷来到文化室交流彼此致富的经验。
特色产业让扶贫更有底
该村长期以来都以种植甘蔗为主,产业单一,稳定增收产业还不牢固,规模小、成本高,没有形成产业化规模,难于抵御市场风险,可替代的新兴增收产业少,持续稳定增收效益难以显现。
李荣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此,提高居民收入来源扶持当地农业生产,切实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刻不容缓,为进一步扶持,李荣超与那布社区村委会工作人员多次现场调研、充分讨论沟通、反复论证后达成共识:二代野猪生命力、繁殖能力强,不易生病,肉质鲜美,市场需求量大,养殖产距县城较近,交通便利。同时联系协调县畜牧局进行畜牧师、兽医师做技术指导,把学到的都全部倾囊相授给村民,为生态猪养殖提供强大的技术保证。目前当地普通猪(生猪)18元/公斤,野猪(二代)价格约为32元/公斤,价格优势明显。预期规模为年出栏150头二代野猪,平均大约两天一头,销售不成问题。当地部分居民尝试养殖野猪获得成功,特别是养殖户李红忠从事生猪养殖已较长时间并初具规模,养殖经验十分丰富。当前生态养殖已成为那布社区甘蔗种植业外的一大特色农业。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工作不负家
2017年9月24日,是李荣超大婚的日子,时逢脱贫攻坚关键时期,李荣超始终坚守在扶贫第一线,在距婚期仅有两天时李荣超才请假回家。结了婚,李荣超一心惦记着工作,只在家里待了两、三天就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对于妻子从怀孕到生育期间的检查,建档、NT、四维B超、抽血化验、胎监等等他一样不知道,他只记得自己陪着妻子检查过一次.....
孩子出生之后,十几天的陪伴,就是对妻子最大的安慰,也许对于爱人,他是一个不称职的丈夫,对于父母是个不孝儿子,对于还在襁褓中的孩子更是一个亏欠得太多太多的父亲,但对于扶贫工作,就是他的生命。
看着社区在一天天的朝阳暮云里发生变化,李荣超感慨地说“看着越来越多群众脸上绽放的笑容,都是值得的!”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李荣超总在与时间战斗,无数个深夜挑灯夜战、勤奋工作,务实为民的工作态度,赢得当地群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