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路上的“童心”

我叫庄建煌,是一名变电检修工。

小时候,镇上刚刚亮起了电灯,我缠着奶奶问:那发光的灯就是“电”吗?

奶奶说:山下面有个东圳水电站,专门负责发电,有空带你去看一看。

看到水电站时,我就暗自下决心,长大后也要成为一名电力工人,让全村人用上电。

发明“树枝放电法” “戏班脚夫”变“名角”

1994年我调入福建莆田县电力公司电气班。当时的电气班涵盖了变电及配电的一次、二次专业,就像是个“大杂烩”班组。

每次去变电站检修,我们住在当地,一干就是一个星期。当时交通不便利,升压器、试验仪、电缆、工器具等设备全部带上就有20多箱。还要提前备好衣物、粮食,出门检修就如同搬家一样。运行专业的同事笑着说我们就像莆仙戏的“戏班子”。

那时候,由于刚到新岗位,我一般是在师傅们的指挥下,负责搬设备、递工具、拆接线等“体力活”。我总是开玩笑地说,自己就像“戏班”的脚夫。

20世纪90年代时,10千伏高压电缆的耐压试验过程很复杂。试验一次需要电流表、电压表、升压器、闸刀等多种设备配合。加上各类试验线的装拆,一次耐压试验下来要1个多小时。

在电缆加压试验结束后放电阶段,没有内串电阻的“专用放电棒”直接放电。放电过程中声音很大,还有电火花,甚至会因电弧引起“放电棒”与设备接线端子的粘连、烧蚀。

有一次在工作间隙,我看着变电站外随风摇摆的榕树,灵机一动:能不能用湿的树枝叶,来接到“放电棒”接地端上?这样,就相当于在“放电棒”上串联了一个电阻,说不定能解决之前的问题。

我回去就找到班长。我们一起探讨验证,将榕树枝用铁丝绑扎在“放电棒”的接地端进行放电,几次试验后,发现效果特别好。

我到现在都记得,那时候班长笑着说:“以后就不是‘脚夫’了,是‘名角’了!”

现在,随着设备越来越智能,一台综合试验仪代替了以往的几大箱子工具。高压电缆试验变得简单、高效。

改进电缆支架焊接“模具” 对创新改良“上了瘾”

21世纪初,莆田市开展了城网大改造工作。

那时候,我们班组不仅负责建设、安装、调试,甚至连电缆敷设、焊接、气割都要学会。当时,让我们感到最棘手的就是电缆支架的焊接。

众所周知,电缆沟中需要用大量的电缆支架来分层架设电缆。那时候,我们要根据电缆沟的大小,按照一定比例将横向支撑部分的角铁与纵向的主构架进行焊接。

在焊接时,我们一手拿角铁,一手拿焊枪点焊,还要顾及主构架的位置。手稍微一抖,焊接点的位置就会发生变化,每天最多焊接100多副。除了工作效率低以外,眼睛也因为盯着焊接电弧,被刺痛得流泪。

有一天晚上,刚焊完支架的我躺在床上突然想到:电缆支架的型号大致有两类,制作工艺大同小异,如果能制作一个模具,将支撑角铁与主构架都按比例固定好,直接进行焊接就好了。这样,就能省去测量、描点、绘线及点焊的时间,还能保护眼睛。

有了思路后,我和班组的几名同事交流了我的想法。大家一起画了一个草图,并根据图纸做出了能够提前固定好支架的模板架子。焊接时,只要把角铁按预设形状摆好,就可以直接焊接。经过几轮测试,焊接效率提升4倍以上。现在一天可以焊接四百多副。制作工艺也更加标准和美观。

尝到了甜头后,我更加注重日常工作中的小创新、小改进,总是想捣鼓出一些新工艺、新工具。

我的第一任徒弟林智炳说我对创新改良“上了瘾”。

改良变压器吸湿器 带领团队创新获六项专利

2012年,我和几名检修人员一起成立了庄建煌检修创新团队。

在几年的实践中,我们渐渐地吸纳了更多检修、运维、继保、装表接电专业的人才,和输电、配电创新团队形成了输变配一体化创新工作室。

我们共同探讨、做好跨专业创新技术的应用提升。

变压器呼吸干燥剂更换是变电运维人员的一项日常维护工作。

在变电运维一体化进程中,我发现传统变压器吸湿器结构受其螺栓连接设计的限制,更换过程操作烦琐、复装困难。

如果安装工艺不良,还会加速干燥剂变色,运行人员普遍反映“拆装难,更换难”。

如果能优化变压器吸湿器设计,简化螺栓拆装,实现快速、便捷操作,势必受到广大运维工作人员的欢迎。

问题就是课题。于是我翻阅了大量关于吸湿器的专业书籍,从中吸取灵感,多次到现场查看各种型号的吸湿器,对其进行分解研究。

我们分别针对“拆装难、更换难”两大问题,对吸湿器进行改造。

我们将吸湿器上法兰与上部油枕呼吸管相连接,调整好密封性能,吸湿器本体通过插拔紧扣功能实现密封连接。

这样一来,维护吸湿器时,就无需把整个瓶身拆卸下来,完美地解决了“拆装难”的问题。

我们优化了瓶身结构,设计上进、下出口,下出口设计45度倾斜角,方便干燥剂排空。

更换干燥剂时,只需通过瓶身上进口、下出口就能轻松更换,解决了“更换难”的问题。

经过多次试验,新的吸湿器减少更换时间30分钟,干燥剂变色时间延长一倍。

这一成果也获得了2017年福建省百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共6项。

今年9月份的一天,我在申报国家电网“双越之星”时,读初中的女儿周末帮我整理资料。

她突然兴奋地说:“哇,爸爸,你共有7项国家发明专利、48项实用型专利。爸爸你真厉害!”

看着女儿羡慕的眼光。那一刻,我仿佛又回到了东圳水电站,奶奶带着我去看“电”的那个下午。

恍惚间,眼前的女儿似乎变成了当年那个满眼崇拜的小男孩。

想起来这么多年来走过的路,儿时的那个心愿或许就是我创新的动力吧。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kaiyun入口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创新路上的“童心”

作者:林荔晟 潘翰 孙瑜阳 发布时间:2019-01-02 来源:开云官网注册网址是什么

我叫庄建煌,是一名变电检修工。

小时候,镇上刚刚亮起了电灯,我缠着奶奶问:那发光的灯就是“电”吗?

奶奶说:山下面有个东圳水电站,专门负责发电,有空带你去看一看。

看到水电站时,我就暗自下决心,长大后也要成为一名电力工人,让全村人用上电。

发明“树枝放电法” “戏班脚夫”变“名角”

1994年我调入福建莆田县电力公司电气班。当时的电气班涵盖了变电及配电的一次、二次专业,就像是个“大杂烩”班组。

每次去变电站检修,我们住在当地,一干就是一个星期。当时交通不便利,升压器、试验仪、电缆、工器具等设备全部带上就有20多箱。还要提前备好衣物、粮食,出门检修就如同搬家一样。运行专业的同事笑着说我们就像莆仙戏的“戏班子”。

那时候,由于刚到新岗位,我一般是在师傅们的指挥下,负责搬设备、递工具、拆接线等“体力活”。我总是开玩笑地说,自己就像“戏班”的脚夫。

20世纪90年代时,10千伏高压电缆的耐压试验过程很复杂。试验一次需要电流表、电压表、升压器、闸刀等多种设备配合。加上各类试验线的装拆,一次耐压试验下来要1个多小时。

在电缆加压试验结束后放电阶段,没有内串电阻的“专用放电棒”直接放电。放电过程中声音很大,还有电火花,甚至会因电弧引起“放电棒”与设备接线端子的粘连、烧蚀。

有一次在工作间隙,我看着变电站外随风摇摆的榕树,灵机一动:能不能用湿的树枝叶,来接到“放电棒”接地端上?这样,就相当于在“放电棒”上串联了一个电阻,说不定能解决之前的问题。

我回去就找到班长。我们一起探讨验证,将榕树枝用铁丝绑扎在“放电棒”的接地端进行放电,几次试验后,发现效果特别好。

我到现在都记得,那时候班长笑着说:“以后就不是‘脚夫’了,是‘名角’了!”

现在,随着设备越来越智能,一台综合试验仪代替了以往的几大箱子工具。高压电缆试验变得简单、高效。

改进电缆支架焊接“模具” 对创新改良“上了瘾”

21世纪初,莆田市开展了城网大改造工作。

那时候,我们班组不仅负责建设、安装、调试,甚至连电缆敷设、焊接、气割都要学会。当时,让我们感到最棘手的就是电缆支架的焊接。

众所周知,电缆沟中需要用大量的电缆支架来分层架设电缆。那时候,我们要根据电缆沟的大小,按照一定比例将横向支撑部分的角铁与纵向的主构架进行焊接。

在焊接时,我们一手拿角铁,一手拿焊枪点焊,还要顾及主构架的位置。手稍微一抖,焊接点的位置就会发生变化,每天最多焊接100多副。除了工作效率低以外,眼睛也因为盯着焊接电弧,被刺痛得流泪。

有一天晚上,刚焊完支架的我躺在床上突然想到:电缆支架的型号大致有两类,制作工艺大同小异,如果能制作一个模具,将支撑角铁与主构架都按比例固定好,直接进行焊接就好了。这样,就能省去测量、描点、绘线及点焊的时间,还能保护眼睛。

有了思路后,我和班组的几名同事交流了我的想法。大家一起画了一个草图,并根据图纸做出了能够提前固定好支架的模板架子。焊接时,只要把角铁按预设形状摆好,就可以直接焊接。经过几轮测试,焊接效率提升4倍以上。现在一天可以焊接四百多副。制作工艺也更加标准和美观。

尝到了甜头后,我更加注重日常工作中的小创新、小改进,总是想捣鼓出一些新工艺、新工具。

我的第一任徒弟林智炳说我对创新改良“上了瘾”。

改良变压器吸湿器 带领团队创新获六项专利

2012年,我和几名检修人员一起成立了庄建煌检修创新团队。

在几年的实践中,我们渐渐地吸纳了更多检修、运维、继保、装表接电专业的人才,和输电、配电创新团队形成了输变配一体化创新工作室。

我们共同探讨、做好跨专业创新技术的应用提升。

变压器呼吸干燥剂更换是变电运维人员的一项日常维护工作。

在变电运维一体化进程中,我发现传统变压器吸湿器结构受其螺栓连接设计的限制,更换过程操作烦琐、复装困难。

如果安装工艺不良,还会加速干燥剂变色,运行人员普遍反映“拆装难,更换难”。

如果能优化变压器吸湿器设计,简化螺栓拆装,实现快速、便捷操作,势必受到广大运维工作人员的欢迎。

问题就是课题。于是我翻阅了大量关于吸湿器的专业书籍,从中吸取灵感,多次到现场查看各种型号的吸湿器,对其进行分解研究。

我们分别针对“拆装难、更换难”两大问题,对吸湿器进行改造。

我们将吸湿器上法兰与上部油枕呼吸管相连接,调整好密封性能,吸湿器本体通过插拔紧扣功能实现密封连接。

这样一来,维护吸湿器时,就无需把整个瓶身拆卸下来,完美地解决了“拆装难”的问题。

我们优化了瓶身结构,设计上进、下出口,下出口设计45度倾斜角,方便干燥剂排空。

更换干燥剂时,只需通过瓶身上进口、下出口就能轻松更换,解决了“更换难”的问题。

经过多次试验,新的吸湿器减少更换时间30分钟,干燥剂变色时间延长一倍。

这一成果也获得了2017年福建省百万职工“五小”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共6项。

今年9月份的一天,我在申报国家电网“双越之星”时,读初中的女儿周末帮我整理资料。

她突然兴奋地说:“哇,爸爸,你共有7项国家发明专利、48项实用型专利。爸爸你真厉害!”

看着女儿羡慕的眼光。那一刻,我仿佛又回到了东圳水电站,奶奶带着我去看“电”的那个下午。

恍惚间,眼前的女儿似乎变成了当年那个满眼崇拜的小男孩。

想起来这么多年来走过的路,儿时的那个心愿或许就是我创新的动力吧。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