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可持续及绿色金融发展呈现融资需求加大、标准提升吸引力、碳交易覆盖面扩大、ESG投资主流化、信息管理水平提升等五大趋势。
碳中和目标将加速全球低碳转型进程,扩大融资缺口。2020年~2050年,中国零碳转型投资需求约70万亿元,预计中国财政资源只能满足10%~15% 的绿色投资需求,即融资缺口达到60万亿元以上,需要私营部门各类资本广泛参与。
全球CCS研究中心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已建成107个CCS装置,其中65个为商业项目。目前在科研和示范项目中,政府引导资金起到了巨大作用。由于CCS跨越多个产业链条,包括补充、运输和封存,所以更加要求项目减少产业链整合的失效和风险。
作为行之有效的控排工具,占全球GDP 42%的地区正在使用碳交易机制,过去10年,全球碳价格均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2021年中国全面启动碳市场,碳市场将主要覆盖发电、石化、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八大重点排放行业。预计2030年,交易量将达到8亿吨,平均碳价为40元/吨~50元/吨,市场规模可达320亿元~400亿元。
近年来,绿色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已成为绿色项目融资的主要手段。2020年,中国绿色信贷余额达到12万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发行绿债中不符合国际绿债定义占比下降,逐渐向国际标准靠拢,市场透明度显著提高。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状态下,中国绿色投资区域旺盛,说明绿色标准更加明确、更加专业,投资人的兴趣也会更高。
大量市场测算证明,更关注绿色、更关注全面ESG指标被投的主体,长期来看收益更为稳定,绿色投资回报平均20%,远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长期来看,ESG表现好的企业股票收益更高。相对于市场整体,自2016年以来流入ESG相关的投资产品稳步上升。从投资人的角度,现在已经把ESG作为新的评价维度,影响价值和风险,ESG投资逐渐成为主流。
信息收集和披露工作仍在初期阶段,需要建立全面的包括行业、企业、项目等数据管理体系,通过技术手段、专业分析为绿色投融资提供服务。
普华永道于2019年承诺100%清洁能源电力使用,并于2020年承诺2030年达到碳中和目标。在“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中,普华永道作为该工作组的秘书,支持开发了一套气候与环境风险评估工具(CERAT),为“一带一路”沿线投资项目提供风险预警、决策依据。同时,普华永道制定和持续更新“气候金融分类标准”指导业务,挖掘绿色行业的细分机遇。金融创新不仅是金融创新产品,也是通过管理和风险的措施去引导,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投资人对环境风险管控,也让投资人收益测算有所调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