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2月13日,包括中国在内的190多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达成协议:各国需在能源系统中淘汰化石能源,以便全球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在各国积极践行低碳环保的理念下,新能源产业迎来蓬勃发展。其中,氢能被誉为“21世纪终极能源”,是绿色清洁的工业原料,在交通、工业等多领域拥有丰富的落地场景,未来有望获得快速发展。近日国家电投相关人士称,中国制氢方面在三年左右时间可赶超日本。
氢能作为优质新能源,发展空间巨大
氢能属于新能源的一种,具备清洁零碳、可再生的优势。从应用端节能减排的角度来看,氢能可在多种场景替代汽油、柴油、天然气等能源,促进工业、交通等领域深度脱碳。从供给侧能源安全的角度来看,氢能以水为原料,使用风电、光伏作为清洁电源制取,是优质可再生能源。
在如此众多的优点下,氢能作为传统能源的替代之一,具有巨大的需求潜力。IEA预计,2030年全球氢能需求将达到1.8亿吨;从我国各地已公布的规划目标来看,2025年我国氢能产业规模有望达到7000亿元。
当前,面对日趋严峻的气候挑战,我国立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推动氢能产业发展,氢能产业发展潜力正逐渐释放。据业内保守估计,2050年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占比约10%,2060年占比将达约15%,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氢能将在未来与电力协同互补,共同成为我国终端能源体系的消费主体,带动形成十万亿级的新兴产业。
在近日苏州举行的2023氢能嘉年华暨氢能100人论坛年会上,国家电投集团氢能公司技术总监梅武表示,社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氢气作为能源载体可实现大规模储能及能源的时空转移、能源的清洁利用,可根本性解决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应用带来的大规模储能、消纳问题。当前氢能产业发展空间巨大,他预计,中国制氢方面在三年左右时间可以赶超日本。
政策助力氢能发展
工业与交通是主要应用领域
产业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2011年中国相关政策就已涉及制氢、储氢等配套设施的发展;2014年又提出对新建加氢站给予奖励;2019年我国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
此后,2022年我国又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这是国内首个氢能产业的中长期规划。该规划明确了氢的能源属性,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同时,明确氢能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方向,是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
在政策助力下,机构预计我国氢能产业将迎来蓬勃发展。下游需求上,工业是氢能当前的主要应用领域。我国化工产业占全球比重较大,工业用氢将占据主要规模。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碳中和情景下,2060年我国工业用氢规模7794万吨,占氢总需求量的60%。
此外,在交通方面,氢燃料电池汽车有望与纯电动汽车形成互补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具有续航里程长、低温性能优良、加注迅捷等优势,适用于中长距离和重载运输。目前国内氢能源汽车已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累计分别完成3626辆和3367辆,同比分别增长105.4%和112.8%。2023年前三季度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产销均完成近3000辆,同比分别增长25.2%和37.3%,均创近8年历史新高。
氢能源汽车相关车企方面,丰田早在1992年就开始研发氢燃料车型,2014年丰田第一代MIRAI问世,如今的丰田第二代MIRAI还曾亮相北京冬奥会。
国内方面,根据中汽协的统计数据,2022年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厂上险量位居前三的分别是北汽福田、宇通客车和佛山飞驰。
本文源自:览富财经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