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锐风电三季度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41.88万元,同比下降88.2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7亿元,同比增长155.56%。按此数据分析,华锐风电似乎将迎来自2012年以来的第二次年度盈利。而这是否意味着华锐风电终于迎来了崛起的“曙光”呢?业内人士拭目以待。
据统计,在2012-2016年中,华锐风电累计亏损115亿元,仅2014年在进行次重大债务重组和出售应收账款之后,实现了盈利。
业绩如此之差,固然和当时风电行业整体不景气息息相关,但华锐风电本身的经营也有关系。
2011年,华锐风电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但此时整个风电行业的大环境开始发生变化,不仅市场竞争处于白热化状态,国家对风电市场发展政策的支持力度也不再如预期的那样乐观。从那一年开始,风电等多种新能源投资逐渐陷入行业低谷。
但当时的华锐风电却没有对此做出正确的判断,不仅没有选择收缩战线降低经营风险,反而坚持原来粗放型的增长策略,大肆扩张,加上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弊端,从上市伊始,华锐风电的情况就开始逐渐恶化。2011年,华锐风电净利润从28.56亿暴跌至7.76亿,同比下跌72.84%;2012年,净利润从7.76亿跌到-5.83亿,首次陷入大额亏损。
当然,华锐风电随后也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但却始终无力回天,2013年、2015年和2016年,华锐风电分别亏损34.46亿、44.52亿、30.99亿,是其亏损最为严重的三年;2014年由于获得了13.58亿的营业外收入,所以华锐风电当年盈利,但如果扣除非经常损益,华锐风电当年亏损9.05亿。
眼看着华锐风电的业绩如瀑布一般飞流直下,2016年底,随着股东萍乡富海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公司3.01亿股股票,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大连重工起重”)成为华锐风电的第一大股东,大连重工起重提名的董事马忠也当选为公司副董事长,随后,马忠又成为了董事长兼总裁,掌舵华锐风电。与此同时,2017年华锐风电也将发展重点放在了海上风电及运维市场上。
大连重工起重,是全国重工行业运行质量最好的大连重工集团与全国起重运输行业龙头企业的大起集团强强联合的产物。建有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力量雄厚,专业门类广泛,具有完善的科研开发体系,并在德国建有技术开发中心。早在2011年12月,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大连重工起重组建“国家风电传动及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企业打造世界级的风电核心部件研制基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大连重工起重成为华锐风电的第一大股东,也因此被业内人士视为华锐风电的一项利好。实际上,华锐风电2017年截至目前的业绩表现也确实亮眼,不仅实现了违睽两年的盈利,在马忠的主导下,双方签署了《收购意向协议书》的议案,华锐风电转让全资子公司华锐风电科技(大连)临港有限公司、华锐风电科技(大连)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装备”)全部股权给大连重工起重。
此举不仅将为华锐风电带来约1.8亿元的正向收益,更是被认为是大连重工起重对华锐风电进行的重大支持,为华锐风电新的发展之路打开了良好的开端,是华锐风电市场开拓的重大转折点。
不过,华锐风电仍然面临重重困难,除了历史遗留问题之外,它还面临着重建市场信誉、加速业务回款、处置闲置资产等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把华锐风电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是其新一届领导层必须解决的问题,否则,华锐风电业绩的转亏为盈只可能是昙花一现,难迎“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