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标准化建设 推动核电“走出去”

发布时间:2017-02-16 来源:中国核工业报

国际上现在有70多个国家已经或正在计划发展核电,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40多个,正在计划发展的有10多个国家。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新建约130台核电机组,到2030年前这一数字将达到约300台。其中,“一带一路”国家和周边国家将占到新建机组数的约80%。在我国进军国际核电市场的道路上,加强标准化建设也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核电发展对标准的需求

  核电要发展,标准要先行;核电要安全,标准要先进。核电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标准的支撑。核电发达国家(如法国、美国)几乎都有完善的标准体系来指导国内核电发展和出口竞争。核电的发展不仅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而且受到标准体系的制约。

  我国已进入核电快速发展和“走出去”的关键阶段,简单照搬或参考技术引进国的核电标准,不利于提升我国工业和技术水平,同时也会阻碍我国核电“走出去”战略的实现。只有建立与我国工业体系和技术基础相适应的标准体系,才能确保核电建设安全有序地开展,有利于核电标准化、规模化发展。继续优化完善我国核电标准,建立一套我国自主的与核电强国地位相适应的核电标准体系对我国核电的安全高效发展和“走出去”意义重大。

  我国已研发出以“华龙一号”和CAP1400为代表的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正在向建设世界核电强国迈进。我国已充分掌握二代改进型和三代核电装备制造技术,实现装备自主化和国产化,形成强大供货能力。实现标准的“走出去”,对带动我国核电技术和装备“走出去”意义重大。

  核电标准化短板制约“走出去”

  自2009年国家能源局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压水堆核电厂标准体系建设规划》以来,业界经过持续努力,在标准体系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行业的动态需求,建立了体系框架,并规划了全面覆盖二代改进型核电和基本覆盖三代核电的《压水堆核电厂标准体系项目表》,这标志着我国核电标准体系建设工作的起步和突破。但体系项目表中已经制定的一些关键领域标准,如核岛机械设备,基本是参考国外标准,其中一些关键参数或指标缺乏基础实验数据,尚没有相应的完整自主知识产权,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在出口的关键环节受制于人。

  纵观过去我国30多年的核电发展,技术引进跟随的是标准的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却没有实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的目标,其中有历史的原因,但主要在于这些标准修订升版过程中缺乏基础研究、缺乏基础数据的支撑。基本上相应的国外标准升版了,则国内标准随之升版,详细的解释工作需要得到ASME、AFCEN的技术支持。

  另外,目前我国缺乏标准制修订过程中的数据收集以及基础验证工作机制。核电涉及各个领域,从事核电事业的单位本身在某些方面实力很强,但出于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大多不会共享已有的成果和经验,这使得标准制定过程中的数据收集和基础验证工作受到很大影响。

以标准化建设推动“走出去”

  为更好地通过标准化建设推动核电“走出去”,笔者建议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依托“华龙一号国家重大工程标准化示范项目”阶段性成果,尽快补充完善“华龙一号”所需标准,形成完整配套的标准。同时考虑“CAP1400”等机型所需的标准。

  二是通过分析论证,提出重要关键技术标准的基础研究,形成课题,开展研究和实验验证。重点研究设备、材料、工艺等方面的性能指标和判定准则,系统总结工程经验,将研究成果反馈到标准,及时优化和完善标准,切实提升标准技术水平。制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把握对标准的解释权和话语权。

  三是尽快制定配套的英文版标准。根据核电“走出去”的需要,制定中国核电标准英文版编制计划。对于已有适用标准,按照重要、急需先行的原则,分批次开展标准英文版编制工作;对于新制定标准,同步开展英文版编制工作,逐步形成“华龙一号”和CAP1400“走出去”核电工程建设所需的整套英文版标准。

  四是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特别是与英国BSI、法国AFCEN以及美国ASME的交流与合作。落实深化中英、中法民用核能领域的合作事项。成立中英民用核能标准化工作组。协助国家能源局与法国AFCEN签署合作协议。建立与美国ASME等国外标准化组织的长期交流与合作关系。积极开展标准对比分析、标准互认、人员培训等合作,以提升我国核电标准的技术水平和影响力,提高中国核电标准的国际认可程度。

  五是积极参与和主导编制国际标准。积极参与ISO、IEC、IAEA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活动,努力提升我国核电标准的国际影响力,特别是要主导编制国际标准。(核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董瑞林)

关键词: 核电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70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