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全力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起于四川境内的±800千伏锦苏、复奉、宾金三条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发挥了大规模、跨区域、远距离输电作用,跨省、跨区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不断满足四川水电开发和外送需要。
截至7月25日0时,起于四川境内的±800千伏锦苏、复奉、宾金三条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今年累计外送电量超过460亿千瓦时,主要送往我国东部的上海、江苏和浙江等地。目前,每日外送电量达5.19亿千瓦时,这些清洁水电的送出相当于每天减少原煤消耗约2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9万吨。
为积极消纳四川水电,6月15日,国家电网公司安排±800千伏锦苏、复奉、宾金三条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6月~11月期间满功率运行。目前,它们均已进入满功率运行状态,送华东电网功率达2160万千瓦。
难题:四川水电消纳待解
作为清洁能源大省,四川水能资源富甲天下,水电技术可开发量约1.2亿千瓦,已建发电装机约7000万千瓦。此外,风能、太阳能资源也非常丰富,西部“三州一市”(凉山、甘孜、阿坝、攀枝花)资源规模超过400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呈现加快开发趋势。
四川水电虽然近年来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我国节能减排作出积极贡献,但是水电机组大规模集中投产、社会需求整体增长乏力以及输送通道遭遇瓶颈等问题导致了输送和消纳难题,这成为四川乃至全国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2012年开始,弃水问题逐渐凸显,2012~2015年四川弃水电量分别为76亿、26亿、97亿、102亿千瓦时,其中2015年弃水电量约占水电发电总量的3.96%,预计2016年将超过200亿千瓦时。
客观来看,弃水实质是四川省在打造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发电产能阶段性过剩,属于结构性问题。
从电力工业发展规律、经济形势和用电市场变化等多维度分析,四川水电弃水现象成因可归纳为:水电发电特性与用电负荷特性不匹配、电集中投产与省内用电需求增长不匹配、水电大范围配置消纳需求与省外接纳意愿减弱不匹配、外送通道建设与水电发展不匹配。
随着四川省内用电负荷和川电外送能力的不断提升,弃水问题将逐步得到改善。
路径:各方努力多措并举
发展特高压电网,建立外送大通道,是“川电外送”的必由之路。
“十一五”以来,公司积极推进川内和跨区域、跨省外送通道建设,开拓省外市场最大限度消纳富余水电,用于与四川水电送出相关的电网投资累计超过1000亿元;优化电网运行方式提高水电消纳能力;优化水库运行方式,减少丰期火电开机容量,最大限度为水电腾出发电空间,协调大型水电开机,提高外送通道送电能力;拓展省内用电市场促进水电消纳。通过近年来大规模建设,四川电网已形成“四交四直”外送通道,送电能力达到2850万千瓦,外送能力不断提升。
“十二五”期间,国网四川电力积极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各种电价扶持政策和措施,共计实施直购电、富余电量、留存电量等优惠电价电量超过800亿千瓦时,为省内用电企业减少电费支出85亿元。同时,积极创新交易形式,不断扩大市场化电力交易份额,相继开展了大用户直购电、水火替代补偿、富余电量消纳等交易方式,首创实施自备电厂停发替代交易,2015年完成电能替代电量43亿千瓦时,有效拓展了水电消纳空间,缓解了装机持续增加、电量增速放缓带来的弃水压力,也降低了工业企业用电成本,并且为四川电力市场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依托:全国电力交易平台
四川水电大规模外送消纳,既要依靠特高压输电通道这一物理平台,也要依靠电力交易中心这样的市场平台。通过输电通道这个硬件与市场交易这个软件有机融合,四川电网实现跨区域、跨省大范围优化配置。
3月,北京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推进了全国范围内的市场融合,成功搭建起我国大范围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市场平台,为扩大四川水电外送规模提供了强劲动力。
5月12日,四川成立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旨在促进四川清洁能源发展与消纳,积极融入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运作,构建四川水电市场化、长效化消纳机制,发挥平台优势,不断丰富交易品种,进一步推动四川水电大规模、大范围优化配置,全力缓解水电消纳的难题。
鉴于今年四川省来水偏早偏丰,弃水提前出现的特殊形势,公司创新开展跨区跨省日前交易,充分挖掘输电通道潜力,实时匹配电力交易。按此模式,国调中心统一组织四川与江苏、山东、浙江等受端省级调控机构和四川水电企业,编制交易实施方案,预计可增加四川水电外送电量30亿~50亿千瓦时。
目前,四川电力交易中心依托北京电力交易中心,配合开展四川汛期水电外送市场化集中交易。预计2016年,四川水电外送将超过1260亿千瓦时,电力市场平台交易电量超过1600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加34亿千瓦时和109亿千瓦时。(黄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