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扎鲁特-青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开工动员大会在京召开。该工程是东北地区建设的第一个特高压外送通道,相当于在东北与华北之间建设了一条电力高速公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和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舒印彪共同宣布工程开工。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寇伟主持会议。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等有关方面领导出席工程开工动员大会。
扎鲁特-青州工程是我国额定输送容量1000万千瓦、受端分层接入的±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标准化示范和样板,达到了特高压直流设计和制造最高水平。该工程起点位于内蒙古通辽市,终点位于山东潍坊市,途经内蒙古、河北、天津、山东4(区、市),线路全长1234公里,工程投资221亿元,于2016年8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计划2017年建成投运。
建设扎鲁特-青州工程,是贯彻中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落实“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东北电力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工程设计年输送电量550亿千瓦时,在送端,它可以消纳东北地区过半的富余电力,在受端,它可以减少华北地区煤炭消费2500万吨,既可以缓解东北地区窝电问题,又可以促进华北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程对于促进东北能源基地开发,提高当地电力外送能力,满足华北地区用电需求,拉动内需和经济增长,带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促进东北能源基地开发与外送,有效缓解东北窝电问题。内蒙古煤炭、风能、太阳能等能源资源丰富。扎鲁特地处蒙东,蒙东是国家规划建设的五大综合能源基地之一,也是国家规划建设的大型风电基地,具备同时开发煤电和风电的条件。近年来,东北地区电力需求增速放缓,装机容量持续增加,同时受外送电能力不足限制,出现了较严重的窝电问题。2016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7号),明确要求,不断提升基础设施水平,研究建设电力外送通道,从供需两侧推动解决东北地区窝电问题。扎鲁特-青州工程可以汇集蒙东及周边吉林、黑龙江、辽宁的火电和风电电力,将有力促进当地能源基地集约化开发,推进火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电源联合外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可消纳过半的富余电力,扩大新能源消纳范围,促进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有力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举措。特高压电网投资大,中长期经济效益显著,具有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等优势,可有力带动电源、电工装备、用能设备、原材料等上下游产业,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将发挥十分重要的拉动作用。根据投资估算,扎鲁特-青州工程投资达221亿元,将增加输变电装备制造业产值144亿元,带动相关产业投资,拉动GDP增长,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推动构建我国和全球能源互联网。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是清洁能源在全球范围大规模开发、配置、利用的基础平台,实质就是“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我国特高压技术的创新发展和成功实践,为特高压技术在世界范围内更广泛的应用积累了经验,也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奠定了坚实基础。内蒙古扎鲁特紧邻俄罗斯、蒙古国等国家,是推进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特高压电网是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主网架,加快建设扎鲁特-青州工程等一批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的特高压工程,构建特高压同步电网,对于有序推进国内互联、洲内互联、洲际互联,构建我国和全球能源互联网,具有重大推动作用。
特高压电网的资源综合优化配置平台作用充分显现。目前,国家电网已累计建成“四交四直”特高压工程,在建“三交七直”特高压工程,在运在建18项特高压工程线路长度达到3万公里,变电(换流)容量超过3.1亿千伏安(千瓦),累计送电超过5300亿千瓦时。依托大电网发展新能源,国家电网新能源并网装机已突破1.6亿千瓦,成为世界风电、太阳能发电并网规模最大的电网。为构建更安全、更高效、更坚强的国家电网,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适应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和用电多样化需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国家电网公司组织深入研究论证,提出了国家电网发展的总体格局:到2020年,将西部不同资源类型的电网互联,构建西部电网;将东部主要受电地区电网互联,构建东部电网,形成送、受端结构清晰,交、直流协调发展的2个同步电网。到2025年,建设东部、西部电网同步联网工程,国家电网形成一个同步电网。特高压将在大范围优化能源资源配置,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经济、清洁、高效发展等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