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由江苏电力科学研究院参与的青海省西宁韵家口风光水储智能微电网运行控制示范基地正式开工,江苏电科院研发的多场景自组织供电系统规划设计平台,为项目的前期规划提供了关键性技术支撑。
近年来,江苏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展迅速,淮安金湖等地区的新能源渗透率甚至已超过100%。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输出具有随机性、间歇性等特点,存在功率波动大、供电可靠性低等问题,其大量接入将对高渗透率下配网的安全运行带来较大影响。而以微电网、储能等技术为代表的自组织供电系统具有灵活自我控制和与电网友好互动的特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城市CBD、新农村、无电地区,不同场景的供电需求有所不同,是自组织供电系统亟需解决的问题。据江苏电科院电网技术中心副主任袁晓冬介绍,该院基于源荷失配平抑技术,开发了多场景规划设计系统,“我们通过分析不同场景下的具体负荷需求,来设计光伏、储能等新能源容量配置比例以及储能最优容量,实现了混合储能优化配置。”
自组织供电系统设备分散广、数量多,运维难度较大,江苏电科院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全景可视化运维管理系统,将现实中的微电网形态全方位地在计算机中展现出来,实现了自组织供电系统的信息采集、状态感知和运维管控。
在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的基础上,江苏电科院首次研发了百万级移动储能单元型供电系统、百千瓦级光储一体化单元型供电系统、百千瓦和兆瓦级聚合性自组织供电系统。目前,该系统已在江苏、广东、青海等地使用,并已推广至美国、蒙古等国,近两年累计实现经济效益12.36亿元,增收节支1.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