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光伏系统组件,在功率和效率上都得到了大幅提升。比如,主流的60片多晶常规组件,功率多在265W-285W之间;72片多晶组件,功率则达到300-340W左右。在单晶常规组件领域,这一数据甚至表现得更加出色:60片单晶常规组件,功率分布于275-315W之间;72片单晶常规组件,功率则可达325W-345W。应该说,不同组件在功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对逆变器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每到这儿,很多人都会忍不住疑问,逆变器究竟该如何配置?
这实际上要从功率、开路电压、最佳工作点电压等方面综合考虑,以尽可能提升系统效率,并顾及现场施工情况。
这里,我们不妨以盛能杰SE-12KTL机型参与的现场实际应用为例,来说明逆变器的配置方法。
用例描述:
逆变器参数:
组件参数:
下面,我们来看下“组件+逆变器配置”的两种配置方案。
配置方案一:
每路MPPT串接20块组件
我们可以做个简单计算:
1)开路电压=20×46=920V;
2)最大功率点工作电压=20×37.6=752V∈(300-800)(逆变器满载MPPT电压范围);
极端低温天气开路电压=20×46+20×46×(25℃-(-9.8))×0.35%=1032V>1000V(逆变器最大输入电压),我们建议在组件配置设计时,留有一定电压裕量。
配置方案二:
MPPT1的两路分别串接13块组件,MPPT2串接14块组件
我们还是做个简单计算:
1)开路电压13×46=598V,14×46=644V;
2)极端低温天气开路电压14×46+14×46×(25℃-(-9.8))×0.35%=722.45<1000V;
3)最大功率点工作电压13×37.6=488.8V∈(300-800V),14×37.6=526.4V∈(300-800V)。
对比方案1与方案2,我们不难发现:虽然方案1通过减少一路组件串接,节省了一定的施工工作量,但开路电压较高所带来的故障隐患将进一步增加,特别是在一些寒冷地区更是如此;而方案2,则不仅保证了电压的安全性,同时也使最佳工作点电压落在了满载MPPT电压范围内,尽可能地提高了逆变器的转换效率。但有一点需要注意:同一路MPPT的两路输入,要确保组件输入的一致性。
以上只是简单罗列一些配置对比点,旨在提醒大家,在电站配置设计时切忌按部就班,而应综合考虑现场施工及组件和逆变器性能参数(比如,当逆变器PV输入有且只有两路时,需考虑以功率段较低的组件产品匹配逆变器参数)来做灵活调整。只有这样,我们的配置方案,才可能是安全与高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