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浙江省嘉兴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嘉兴氢能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嘉兴召开。与会专家认为,氢能已成为全球能源革命技术的重要方向,尽管在技术、市场以及储运上面临挑战,但对氢燃料电池汽车前景充满信心,嘉兴市氢能产业化布局具有前瞻性,为高效节能减排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
近年来,随着氢能的安全使用问题及燃料电池的技术和成本瓶颈逐步取得突破,氢能产业发展开始进入示范运营阶段,并开展商业化探索。
浙江省经信厅副厅长叶健松指出,在国家及省市政策激励下,浙江已经有众多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氢能产业布局,全省已形成氢能全产业链联动发展的雏形。碳达峰是浙江省在“十四五”时期深入推动产业结构深化调整的重要机遇,浙江将着力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两条“氢走廊”。
助力碳中和愿景下的能源转型,已成为氢能产业当前发展的新命题。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费维扬看来,创新对“双碳”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他表示,创新将成为节能减排的主要动力。嘉兴氢能产业发展,打造完整产业链,包括智能产业园区的建设,为高效节能减排和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认为,氢能作为公认的清洁能源载体,已然成为全球能源革命技术的重要方向,在氢能源应用聚焦的汽车领域,纯电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是互补而不是互相取代,通过四网四流融合的理论,不同类型的车辆和相应的能源,可以优化互补。由于新能源智能汽车是移动的分布式能源、储能和信息载体,通过联动汽车革命、能源革命和信息革命,以及“四网四流”融合,可以降低能源强度和CO2强度,助推“碳中和”。
对于氢能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理学院院长、可持续能源研究院院长张久俊表示,目前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已将发展燃料电池上升为国家战略,燃料电池的五大核心技术急需攻克和提高。尽管在技术、市场以及储运上面临挑战,张久俊依然对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充满信心,他认为这是“必走之路”。在张久俊看来,燃料电池产业化目前需要集中攻克两大方面,一是降低成本,二是加强普及加氢站。
发展高质量的氢能产业,建立标准是关键一步。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马林聪指出,由于商业价值巨大,目前氢能国内应用主要集中在交通领域,尤其是汽车行业。“除了能源方面,氢能在其他领域也有不小的潜力,日本、北美液氢在民用领域应用广泛,而日本在氢健康、氢医疗方面也有尝试,这也为嘉兴氢能产业民用化提供了全新思路。”
记者从论坛上了解到,嘉兴市作为国家燃料电池汽车城市群示范城市、浙江省氢能产业发展首个试点城市、以及长三角氢能产业发展的引领示范城市,在推动氢能产业示范建设和创新工作上成果颇丰。
今年4月,嘉兴市发布了《嘉兴氢能产业发展实施意见(2021-2025)》,力争通过五年时间,把嘉兴市建设成为氢能产业链完备、创新能力强劲、基础设施完善、应用场景多样,且具有国内重要影响力的氢能示范城市。
对此,嘉兴市副市长盛全生表示,嘉兴市将竭力在“项目布局、要素保障、财政收入、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更全面的政策支持,并将充分发挥接轨上海“桥头堡”的作用,重点在嘉兴港区打造长三角(嘉兴)氢能产业园,积极融入上海氢能示范城市群,探索氢能产业跨区域协同发展,形成示范引领效应。
“嘉兴市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和规划,将氢能发展纳入15年规划,希望通过‘一核、一带、一园、多点’的打造,切实推动氢能产业集群式发展。”嘉兴市经信局副局长王荣介绍说,嘉兴氢能产业发展具有四大优势:一是氢源供给丰富。嘉兴凭借雄厚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基础,工业副产氢量大质优;二是区域产业链初步形成。嘉兴围绕产业链开展强链招商,先后引入世界500强全球氢能产业龙头企业美国空气产品(AP)公司和国内氢能领军企业美锦-国鸿氢能等多个百亿级项目,以及一大批行业头部企业,基本实现氢气制备、储运、加注、氢能装备核心部件、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布局。三是示范应用不断拓展。作为浙江省氢能公交应用示范试点城市,先后引进104辆氢能燃料电池公交车,建成全省首批4座加氢站,另外,嘉兴首辆氢能重卡示范运营在港区开通;首个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搭建完成。四是政策基础不断夯实。
本次论坛同时举行了“嘉兴港区氢能产业项目云启动和项目签约仪式”。包括氢能科研、年20万吨二氧化碳捕集与综合利用绿色减排、氢能产业链、氢能应用和产业基金、绿色贷款综合授信、氢能源汽车等六大批次、不同类别的项目签约入驻,涵盖40余家大型国有机构、研究院、高等院校、国内外知名能源公司、国有银行、汽车企业等。
据悉,长三角(嘉兴)氢能产业园已在规划设计中,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其中首期将启动220亩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氢能科技园,通过集聚氢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增强氢能产业链、绿色生态链,打造产学研用深度融合、面向未来的创新型高能级产业生态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