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江苏省金湖县塔集镇振合新能源“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站内,渔民黄志亮乘一叶扁舟,在鱼塘里捕捞龙虾。与往年不同,今年鱼塘里到处都有阴凉——一排排光伏发电板架在鱼塘上方两三米高的位置,不妨碍他驾船通行。
近年来,江苏省大力推广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的“渔光互补”项目,以适应新型农业发展需求。振合新能源“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站于2012年10月30日建成投运,截至今年8月底已累计发电14亿千瓦时。目前,全省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已达886万千瓦,每年可发电超80亿千瓦时。
绿色用能悄然改变了衣、食、住、行各个领域。江苏省是经济、科技强省,同时也是碳排放大省。为了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江苏正加速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服务在助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方面采取有力举措,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电力保障。
技术改造为纺织行业降能耗
江苏是纺织业大省,35年来纺织业总产量始终保持在全国第一名。多年来,江苏形成了完整的纺织业产业链,涵盖从纺纱、织布、印染到服装加工、家纺等各个生产环节,拥有众多纺织产业基地以及纺织企业。据测算,一件重250克的纯棉T恤从原材料加工阶段到最后的回收或焚烧阶段,需要消耗约30千瓦时电量,排放7公斤二氧化碳。
2016年年底,江苏省关闭环保指标不达标的燃煤锅炉。纺织企业转而改用燃气锅炉或电锅炉,纺织行业碳排放水平初步降低。不过,江苏纺织行业普遍使用直热式电蒸汽锅炉,只能在生产前将蒸汽烧至既定温度才能开展工作,等待时间长、效率低下等问题长期存在。
2020年10月,位于常州市金坛区指前镇的卿卿针织厂应用了全国首个谷电蒸汽蓄热锅炉。谷电蒸汽蓄热锅炉利用水的相变原理,将高温高压的蒸汽液化成水,储存在蓄热器当中。每天生产过程结束后,针织厂在用电低谷时段利用谷电制取水蒸汽,输送至高压蓄热器液化后存储;次日工作开始时,工人们利用汽液相变蓄热转换装置,将高压蓄热器内200摄氏度的高温锅炉水汽化成蒸汽供工人熨烫使用。
“这既省下一笔电费,又提高了生产效率。”常州金坛金能电力有限公司博源电力设备分公司负责人袁俊球介绍,“设备经过多次调试,最终实现‘以谷代峰加热、以水代汽储存’的最佳运行方式。”
目前,国网江苏电力正在纺织行业内大力推广锅炉“以电代气”。2016年至今,江苏全省累计推广使用电锅炉800余台,相当于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26.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3.8万吨。
大型服装企业开展综合能源服务已经成了降低碳排放的妙招。无锡红豆工业园的综合能源服务项目是全国首个园区综合能源服务项目。在工业园内,一排排厂房林立,机器轰隆作响,工人们紧张地忙碌着,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无锡供电公司为用电大户红豆工业园提供定制服务,开发了一个多能互补平台,帮助企业开展电、风、光、热等多能源协调消费和综合管理。经测算,定制服务每年可为客户节省电量2104万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7364吨、减排二氧化碳1.9万吨。
餐饮业电气化催生“厨房革命”
7月5日,位于镇江世业洲的四季春农业园内果香四溢,吸引着八方游客。
“夏天,我们最畅销的是葡萄。”农业园技术指导聂永平说,农业园借助水肥一体化喷淋、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应用电气化设备,控制空气湿度、土壤水分和光照强度,让葡萄在最适宜的环境里生长。
江苏省在农业生产中实施乡村电气化的同时,也实现了生态农业循环发展。绿色农业在全省大范围推广。
农业和餐饮行业用能电气化助力江苏加速能源低碳转型步伐。近年来,国网江苏电力大力推广“瓶改电”,已建成各类全电厨房2400余个,相当于年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2.49万吨。
8月12日,在兴化市缤悦广场小区,泰州供电公司员工挨家挨户开展线路改造,并为居民安装电磁灶具。由于该小区为公寓,无法安装天然气管道,居民长期以来使用液化气。“以后,我再也不用扛着液化气罐爬楼了。”小区居民张鹏说。
建筑节能在公共机构开展示范
建筑是能耗大户,建筑领域的节能降耗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十分重要。
4月28日,江苏省首座“零碳别墅”在苏州同里湖嘉苑小区投入使用。走进别墅,照明设备、窗帘自动打开,室内空调及新风系统也在20分钟前提前启动,室内温度已经达到22摄氏度……
“零碳别墅”安装了容量15千瓦的屋顶光伏发电装置、10千瓦/50千瓦时的户用储能装置和7千瓦新能源汽车充放电桩,实现了清洁能源100%供应。
“这是一座零碳排放的建筑物,可以仅依靠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维持运行,可以不依赖电网供电。”苏州供电公司营销部智能用电专责刘乙介绍,“零碳别墅”的保温系统、热回收系统等均被加以改造,并配备了地源热泵、新风系统、智能家居等设施,每年可节约用电量2160千瓦时,节能效果提升20%。
针对在用建筑,国网江苏电力则通过减碳改造、能源管理、能效提升等手段,推动在用公共建筑领域节能减碳。
2020年,国网江苏电力与地方政府合作,将推动公共建筑领域节能减碳作为突破口,在无锡、常州、镇江等8个市级机关实施楼宇减碳改造。
今年8月25日,国网江苏电力与江苏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签署公共机构能效提升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明确打造公共机构能效提升示范项目、建设全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系统平台、推动公务用车绿色出行,联合开展“双碳”课题研究,助力江苏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江苏有党政机关、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场所等公共机构3.2万余个,发挥公共机构带头示范作用,将推动全社会形成节能环保、低碳绿色理念。”江苏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蔡湧啸说。
电能替代助交通领域更环保
8月31日早上,宿迁市宿豫区仰化镇居民卢力军步行到小区对面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为自家的车子拔下充电头,合上充电口,启动车辆,出发上班。“今年年初,镇上安装了第一批充电桩,我果断买了辆新能源汽车,不但省了不少加油费,出行也更‘绿色’了。”卢力军说。
江苏省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转型起步较早。多年来,国网江苏电力服务江苏省构建起从陆运、水运到空运的立体绿色交通网络。“十三五”期间,在江苏省,岸电被推广至内河流域,实现了岸电“江河湖海全覆盖”;江苏全省8座机场76个机位的煤油机载发动机换成了桥载电源,为飞机供电,让单项能源成本降低94%;省内高速公路服务区全部安装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城市中心城区形成3千米“充电圈”,1073个乡镇实现充电设施全覆盖。其中,仅岸电一项,江苏省每年就能减少燃油消耗700吨,减排二氧化碳2.5万吨、二氧化硫300余吨。
同时,江苏利用以电为核心的动力技术,实现源头上的“零污染”。2020年4月,长江流域首艘千吨级纯电动货船下水,配置锂电池与超级电容“双电”驱动,年用电量约45万千瓦时,可替代燃油20.16吨;10月,国网江苏电力与中国电力科学院合作改造以磷酸铁锂电池组作为动力源的新型智能电池组动力货运机车,单辆机车每年可减少燃油消耗172吨,减排二氧化碳817吨;11月,南京港(集团)有限公司新生圩港投运15台新能源重卡,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1000吨。
“十三五”至今,国网江苏电力重点推进省内工业、农业以及生产生活等关键领域能源消费清洁化,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大力提升电气化水平,并创新推出综合能效服务新业态,发挥能源互联网、电力大数据、专业能效服务的优势,带动社会综合能效提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