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碳中和 > 动态

实现“双碳”目标,科技创新是关键引擎

科技日报发布时间:2022-03-11 11:53:35  作者:李 禾

  “张北的风点亮了冬奥会的灯”,河北张家口大规模的光伏发电、风电等形成稳定可控电源,三大赛区26个场馆100%使用绿电……北京2022年冬奥会成为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冬奥会。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审议现场,总书记听了代表们的发言后,深刻阐述了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思考。“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也是一项长期任务,既要坚定不移,又要科学有序推进。”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将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事情的难度可想而知。

  实现“双碳”目标,科技创新是关键引擎,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探讨如何依靠科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尽快转向技术进步主导的节能减排

  “双碳”是近两年的热点话题。

  继2021年之后,“双碳”被再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

  “出台碳达峰行动方案,是2021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可圈可点的工作,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开始步入有序推进的正轨。”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研究员樊杰在学习了政府工作报告后说道,“增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核心,是要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化,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

  樊杰指出,我国当前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难点、也是工作重点之一,是如何提升技术进步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贡献度。

  “通过技术进步提高全社会的节能降碳效率,通过新能源生产—储存—输送—消费等全流程的技术攻关优化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建立固碳科技体系增强碳中和水平,促进我国在节能和减排的主要方式上,尽快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转向技术进步主导的方式上,这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樊杰说。

  重塑储能侧,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北京冬奥会被视为技术进步主导节能减排的成功实践。

  在北京赛区,北京冬奥会唯一新建的冰上体育场馆是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除此之外的冰上比赛场馆均由夏奥遗产变身而来。除了场馆整体利用,场馆内的改建也着重体现低碳环保。国家速滑馆等4个冰上场馆,在奥运历史上首次使用最清洁、最低碳的二氧化碳制冷剂,不仅减少了传统制冷剂对臭氧层的破坏,还大幅降低制冷系统能耗,与传统制冷方式相比,可实现节能30%以上。

  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首次使用二氧化碳直冷制冰、奥运场馆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总结,“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低碳制冷技术、氢燃料电池车技术等先进技术,在确保冬奥设施高舒适性的同时,实现绿色低碳、安全高效。”

  通过技术创新,光伏发电成本已接近燃煤发电成本,但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依然存在不稳定性、间断性等问题。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舒印彪看来,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装备,对提升电力系统弹性、促进新能源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但电化学储能作为新型储能的主要形式,要实现规模化发展,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升,成本回收机制亟待建立。

  《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容量将达3000万千瓦以上。

  舒印彪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指导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组建电化学储能技术“创新联合体”,整合产学研用资源,加快突破高能量密度、高安全、低成本和长周期存储等关键技术,完善电化学储能技术标准体系等。

  目前,电化学储能的主流是锂电技术。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说,电化学储能的技术路线还有很多,在考虑循环寿命、规模化、安全性、经济性和能效等指标的基础上,鼓励发展多种技术路线的储能电池,特别是要鼓励新型高能铅炭电池的应用,打造更多安全高效储能电站。

  加强材料创新、标准建设

  “新能源产业发展将带动新能源材料需求增长。”全国人大代表、联泓新科董事长郑月明举例说,光伏产业发展,带动了对多晶硅、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光伏膜等光伏材料需求的大幅增长;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发展,带动了对锂电、氢能等新能源电池材料需求的快速增长。

  郑月明同时建议,加大对可再生能源技术、材料、应用等方面的创新和攻关的支持力度,提高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消纳和调控能力等。

  “加强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建设,有助于促进我国低碳技术及相关产业创新发展。”舒印彪建议,尽快补齐碳排放核算、报告、核查、披露、认证和标识等关键环节短板,加强碳排放基础数据库建设,推动核算方法与国际接轨,完善核算标准与核查机制,建立低碳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标准和标识制度等。(记者 李 禾)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科技创新助力减碳

科技创新助力减碳

  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富
动态2022-03-11
服务“双碳” 多管齐下力促绿色金融大发展

服务“双碳” 多管齐下力促绿色金融大发展

  绿色低碳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多位代表委员建议,加
动态2022-03-11

“碳”索之路,如何实现“先破后立”?

  “碳达峰、碳中和”已经连续两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动态2022-03-11

“双碳”行动有序推进 资本市场勇担重任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国贯彻新发展
动态2022-03-11

绿色低碳,就是“弯道超车”的发展密码

  昨天,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三场“委员通道”开
动态2022-03-11
【两会】中国移动党组书记、董事长杨杰:加快算力网络创新发展,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

【两会】中国移动党组书记、董事长杨杰:加快算力网络创新发展,构筑

  算力是继热力、电力之后新的关键生产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数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旭光:海洋经济是未来山东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旭光:海洋经

  在“双碳”目标的格局下,全球正加速向清洁能源和新
专访2022-03-10
【两会】全国政协常委李家杰:大力发展智慧减碳技术,推动高耗能行业高质量绿色转型

【两会】全国政协常委李家杰:大力发展智慧减碳技术,推动高耗能行业

  继2021年之后,今年双碳目标再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很多企业
专访2022-03-10
【两会】洪杰代表:完善“双碳”相关制度标准 加快建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两会】洪杰代表:完善“双碳”相关制度标准 加快建材行业绿色低

  【编者按】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专访2022-03-10

【两会】强化科技创新支撑 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访全国政协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rdqu
专访2022-03-1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