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碳中和> 动态

国内天然气生产碳排放强度报告发布

中国能源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01-10 14:10:15

  近日,由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碳中和与能源创新发展研究院共同编写的迈向“双碳”研究系列报告《中国国内天然气生产碳排放强度》(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以国内56个正在开发的天然气区块数据为支撑,对中国天然气生产的碳排放强度进行核算分析。

  常规天然气方面,国内正在开采的气田主要位于塔里木、四川、柴达木、珠江口、莺琼等盆地,常规气生产碳排放强度分布在20.25~64.37千克二氧化碳当量/桶油当量之间,开采阶段的碳排放强度差异不明显,不同气田间天然气生产的碳排放强度差异主要体现在加工阶段。

  而非常规天然气相较于常规气更难开采,如致密气和页岩气需要大规模水力压裂,开采时的能耗、物料投入及天然气放空和逃逸更多,开采阶段的碳排放强度更高。《报告》显示,非常规天然气生产碳排放平均强度比常规天然气高出50%。

  《报告》指出,不同盆地生产碳强度在地域上整体呈现西部低中部高,陆上高于海上的特征。其中中部地区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开发利用较多,如鄂尔多斯盆地开发利用的资源类型以致密气和煤层气为主,天然气生产碳强度最高,为67.16千克二氧化碳当量/桶油当量;西部地区优质高产常规天然气资源丰富,塔里木、准噶尔及柴达木盆地的天然气生产碳强度均在42千克二氧化碳当量/桶油当量以下。

  《报告》认为,为保障国家用气安全,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的一些高排放非常规区块仍在持续开发,在追求气田区块产量最大化的同时要协同考虑生产过程的碳排放问题。根据不同区块天然气生产的碳排放特征,制定针对性减排方案,通过优化开发方式、普及绿色完井、天然气回收利用、提高设备密封性以及不断提升设备能效等方式来实现增产减排的双重目标。

  另外,针对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不均,东西部存在严重的资源分配与消费不匹配问题,《报告》建议加强海上天然气勘探开发,优化国内天然气供给格局。我国东部沿海城市天然气需求量大,而天然气产区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长距离运输导致国内天然气运输环节形成高排放。我国以渤海、南海为代表的海上天然气远景潜力充足,未来加强海上天然气开发,就近供给,可实现天然气增产与运输环节减碳的协同效益。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