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碳中和> 风采

通威集团:锚定新能源 推进“碳中和”

中华工商时报 发布时间:2021-03-09 08:57:26 作者:陈明

  通威集团是以农业、新能源为双主业,并在化工等行业快速发展的大型跨国集团公司,系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新能源主业方面,通威已成为拥有从上游高纯晶硅生产、中游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到终端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营的垂直一体化光伏企业,形成了完整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伏新能源产业链条,并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光伏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主要推动力量。

借助新能源产业优势 计划于2023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目前,通威集团旗下永祥股份拥有乐山、包头、保山三大高纯晶硅生产基地,2021年底将实现高纯晶硅年产能超16万吨,出货量全球领先;在电池片领域,通威太阳能拥有合肥、双流、眉山、金堂四大基地,2021年,随着通威太阳能眉山二期、金堂一期等项目的建成投产,通威电池片产能将达到50GW,连续5年成为全球产能规模和出货量最大、盈利能力最强的太阳能电池企业;在产业链终端,通威新能源将光伏发电与现代渔业有机融合,于全球首创“渔光一体”发展模式,有着超2GW的并网体量,且规模不断扩大。

  2月1日,通威集团宣布,全面启动碳中和规划,推动公司绿色低碳发展,并计划于2023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通威将借助其新能源产业优势,通过大力发展“渔光一体”光伏电站所发清洁电力实现碳减排,并最终实现碳中和目标,继续推动我国能源转型升级,助力我国及全球“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通威是全行业首家提出“碳中和”目标的民营企业,也是目前已知最早碳中和的企业--相比2060年的国家目标,整整提前了37年。

  据统计,在通威旗下相关产业的整个生产和运营环节,2020年全年外购电力超过70亿度,其中用电总量的67%来自于水电,约三分之一来源于火电。而通威“渔光一体”为核心的光伏电站目前已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2020年电站并网规模已超过2GW,年清洁电力发电量超过20亿度。随着公司“十四五”期间进一步加快发展,通威仅新增用电量预计将超过100亿度。在此量级和水平上,通威将继续借助其新能源产业优势,通过大力发展“渔光一体”光伏电站所发清洁电力实现碳减排,两者持续品迭形成碳流闭环,以持续实现碳中和目标。

  为切实推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通威在光伏产业链上游的永祥股份各生产基地,选址时优先考虑邻近可再生能源资源富集地区,以促进当地绿色电力消纳,如四川、云南等地拥有丰富的水电资源,以绿色水电培育绿色产业。与此同时,通过多年技术积累和科研创新,通威旗下的永祥股份已形成完整的化工与新能源结合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提质降耗,各项指标行业领先。

  在产业链中游,通威太阳能早在2017年就已荣获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颁发的碳足迹认证证书,产品从原材料、生产制造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都已实现绿色清洁、低碳环保。并且,通过实施绿色供应商管理、加强供应链信息沟通和共享等举措,通威太阳能号召产业链所有供应商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推动光伏行业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以每100MW光伏电站年设计发电量1.2亿度电折算,截至目前,通威已生产的光伏电池可以发电超过600亿度/年,能够满足4354万户城乡家庭用电需求,相当于种植阔叶林146639公顷,年节约标准煤195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343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1922吨,减排成效显著。

 推动碳中和进程 筑牢我国能源和外汇安全体系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宣布中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获得了欧盟及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随后,日韩相继承诺2050年达到碳中和。12月12日,习近平主席进一步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这彰显了中国重信守诺、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更大贡献的大国担当。美国总统拜登上任第一天即宣布美国重返《巴黎协定》,并在就职演说中谈到,要让“使用19世纪科技、燃烧化石燃料的肮脏日子画上句号”。2月19日,美国正式重新加入《巴黎协定》。目前,全球190多个国家再次形成高度共识,共同推进人类能源转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当前,光伏发电已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最经济的发电方式,具备了大规模应用、逐步替代化石能源的条件,成为了全球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第一主角。过去十多年来,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迭代升级不断加快,智能制造迅速推广,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了90%以上。与此同时,我国光伏发电成本也有了大幅降低,2020年平均上网电价已降至0.35元/千瓦时,今年有望全部实现平价上网,不再需要补贴,预计“十四五”期间将降低到0.26元/千瓦时以下,届时光伏发电成本将低于绝大部分煤电。如进一步考虑生态环境成本,光伏发电的优势将更加明显。

  从消费端看,交通运输用油约占我国每年原油消费的70%,而燃油汽车百公里油费约为电动汽车百公里电费的4-5倍,因此以输出的等效能量计算,消费端的电价为油价的1/4到1/5。目前,世界原油价格为每桶40-50美元,故等效能量的电价成本约为10美元左右。当前光伏发电已基本实现平价上网,因此发电成本实际已经降到了每桶10美元左右原油的价格,且发电全过程零污染、零排放。中国已形成了每年100GW左右的光伏系统产能,产品每年发出的电力,相当于5000万吨石油的当量。

  2019年,我国进口原油5.06亿吨,石油外贸依存度达到72%,外汇支出2413亿美元,是净消耗外汇最大的商品;2020年,我国进口原油增长到5.42亿吨,石油外贸依存度创历史新高,达到73.5%,因原油价格降低,外汇支出有所减少,但仍达到1900亿美元左右。

  在我国进口的原油中,约有80%需经过马六甲海峡,国家能源安全、外汇储备面临较大风险。当前中美局势依然不容乐观,一旦冲突升级,我国海上贸易线若被全面封锁,国内能源供给、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将面临严峻考验。因此,通过加快发展以光伏、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未雨绸缪、提前布局、防范未然,是保障国家战略安全的必然选择。

  因此,通威集团认为,加快推进汽车电动化、能源消费电力化、电力生产清洁化,加速碳中和进程,筑牢我国能源和外汇安全体系。通过10-20年时间,实现我国能源增量的70%以上、存量的50%以上的可再生清洁化替代,在加快碳中和进程的同时,将国家能源供给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一劳永逸解决石油进口可能被“卡脖子”的问题,彻底实现我国能源的安全保障和独立供应,节省大量外汇支出,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国家战略安全保驾护航。如果国家战略需要,还可以进一步加快发展速度,用不到10年的时间实现这一目标;大幅度提高我国“十四五”规划中非化石能源占比;将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内控时间,分别提前到2023年和2050年,进一步展示中国的意志和决心,推动气候治理和能源转型扎实落地,同时倒逼国内加速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型。

  通威集团相信,作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制造和应用第一大国,中国制造的光伏、风电产品和相应的资本走向世界,一方面支撑并大大加快了发达国家的能源转型速度,另一方面为“一带一路”沿线及广大的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全新的发展路径,帮助他们跨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踏入到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中国制造对于国家形象的提升,对全球能源转型、气候治理和全人类的重大意义,应该被清楚地认识并高度重视和肯定。

依法做好可再生能源保障性收购和储备

  发展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兑现国际承诺,体现国家责任与担当,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然而,这样一个应以国家力量予以保障的战略性朝阳产业,一段时间以来,却饱受弃光弃风、强制交易等问题困扰。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2020年全国弃风电量达到166.1亿千瓦时、弃光电量为52.6亿千瓦时,如该部分电量得以全额上网,可减少煤电机组二氧化碳排放量1800万吨以上。

  2005年,国家颁布的《可再生能源法》中明文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却一直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弃风弃光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光伏和风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绊脚石,也成为了我国兑现《巴黎协定》、完成减排承诺的巨大障碍。此外,让光伏、风电企业雪上加霜的是,在上网电量无法保证的情况下,上网电价还被变相降低,以致出现“量价齐跌”的现象。

  通威集团认为,应严格执行国家《可再生能源法》与可再生能源全额保障性政策;将可再生能源保障性收购政策执行情况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纳入对地方政府、电网公司的考核范围;逐步将煤电机组转变为调峰电源;加快推动电力现货市场及其辅助服务市场建设。

  同时,近年来,随着光伏、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持续规模化发展,全面替代化石能源的趋势已日益明显,其在电源侧的渗透率逐步提升,需要电力系统同步提升实时平衡与调峰能力,以保障可再生能源的有效消纳。我国相比部分欧美国家,电力系统以燃煤火电、径流式水电为主,调峰能力与响应速率均存在劣势。储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增强电力系统供应安全性、灵活性和综合效率的重要环节,是支撑能源转型的关键技术之一。结合储能技术的发展趋势,我国在未来政策制定方面,应当充分考虑储能在推动可再生能源消纳以及提升电网稳定性等方面的正外部性,设计合理的储能价格补偿机制和市场准入机制,持续优化储能发展模式,助力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

  通威集团希望,不强制要求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配置储能系统,以提高储能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支持发展系统侧集中式储能系统,将抽水蓄能电站、储能基地纳入电力发展规划与统一调度范围,通过招投标等市场化方式确定项目业主;加快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引导鼓励储能以独立辅助服务提供商的角色参与市场交易,发展储能市场化商业模式。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低碳转型任重道远 绿色金融大有可为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带来的挑战,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20年中国首次向全球宣布,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要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动态 2021-03-09

许启金委员:科学谋划碳中和目标下电力保障方案

记者:您提出了有关碳中和的提案,这是个热点话题。您对碳中和是怎样认识的?许启金:根据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愿景,预计未来我国及安徽能源供给和消费将发生重要变化,对电力供应安全提出新的挑战。结合安徽省
国内新闻 2021-03-09

【两会】能源产业如何低碳转型?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致力碳中和

今年两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国作为地球村
重要新闻 2021-03-08

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碳达峰、碳中和” 将推动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宏伟的计划,目标清晰,
高端对话 2021-03-08

【两会】加快推动能源转型 探索迈向碳中和之路——访第十三届全

我国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您看来,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专访 2021-03-08

全国政协委员武钢:为“碳中和”长跑者赋“能”

2060“碳中和”是一场比拼决心和耐力的长跑,来自各行各业的公私部门和城乡居民都是这条赛道上的长跑者。未来40年,可再生能源行业必须为数以亿计的,愿意参与碳中和的长跑者赋“能”,用清洁能源帮助他们,不
行业要闻 2021-03-08

如何解读“碳中和”概念下的投资机会

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家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和措施纷至沓来——去年9月,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宣布,力争实现2030年碳峰值、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同年12月,在《巴黎协定》签署五周年之际,中国再次宣布到203
垃圾发电 2021-03-08

实现碳中和目标 全国人大代表曹仁贤给出了4大建议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此后,中
行业要闻 2021-03-08

秦淮数据集团:构建零碳算力,助力碳中和和气候变化议题

“碳达峰”、“碳中和”无疑是今年全国两会最大的热点议题。 作为中国首个提出碳中和具体实施路径的算力新基建企业,秦淮数据集团在碳中和与气候变化议题上,十分注重碳中和回馈机制的建设,确保算力
产业财经 2021-03-08

全国人大代表丁光宏:我国要稳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加强氢能基础研

“我们国家发展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可以说,方方面面的发展都奔走在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上。”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复旦大学教授丁光宏说,全国两会,给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未来发展中,中国的发展
国内新闻 2021-03-08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