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第二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在四川省成都市举办。论坛主题为“数字引领 绿色发展”。绿普惠创始人、中华环保联合会绿色循环普惠专委会执行主任、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数字碳中和专项基金委员陶岚在会议期间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广泛整合各方资源,动员更多的企业公众参与,以市场化、数字化的方式推动消费端碳减排。
消费端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领域。中科院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消费领域的碳排放量占碳排放总量的53%。“随着我国居民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城镇化的进程,消费领域的碳排放还会逐渐增多。”陶岚认为,消费领域又不同于生产领域,没法实现强管控。“只能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来引导公众来参与。”
碳普惠就是以市场化的方式推动消费端碳减排的一个可落地的实践案例,也是陶岚多年来一直在倡导并持续探索的方向。
以碳账本推动碳普惠
“碳普惠的核心产品就是碳账本。”陶岚介绍,碳账本是以数字云的形式搭建的第三方绿色生活减碳计量底层平台,由多家碳普惠合作网络参与单位共建,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广泛链接各方。
早上,一位骑共享单车的上班族,骑行5公里,随着骑行的结束,他的碳账本就获得了243.5克的碳减排量。与此同时,一位新能源汽车的驾驶员,为新能源汽车充了60度电,他的碳账本获得了27千克的碳减排量。一位点外卖早餐的办公室职员,在下单界面选择无需一次性餐具,成功下单后,他的碳账本获得了45.72克碳减排量。
陶岚把碳账本形容为一个漏斗:第一层是14亿中国人每天都可以进行的碳减排行为,之后会被第二层的数字化企业所记录。记录之后会漏到绿普惠云上,形成个人汇总的账本、企业的汇总账本以及政府的汇总账本。“这样一个底层的基础平台可以为地方政府建设碳普惠平台提供服务,同时也为企业建设碳账户提供服务,从而推动形成消费端碳减排的数字平台。”
陶岚认为,跟企业碳减排不同,碳普惠触及到每个公众。“消费端的碳减排会倒逼生产领域的转型,让企业进行绿色生产,进而实现全社会绿色转型的发展。”
“我们所倡导的这种用碳账本的方式推动碳普惠机制,已经获得了社会、企业、政府各方的认同,正在各地快速落地。”陶岚表示,接下来需要整合更多的这种资源来形成合力,然后来推动消费端碳减碳,进而实现全社会整体减碳。
据了解,目前碳账本已经在北京、山西、四川泸州等地落地,安徽也已经启动并将正式上线,同时也服务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
构建新型环境治理体系
推进绿色发展,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体制机制是关键。
“推动碳普惠,一定要整合各方的力量。”陶岚表示,要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并重、系统完善的新型的环境治理体系,由政府主导、以企业为主体,让社会机构公众广泛参与进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我国碳中和过程中的不竭的内生动力。
在政府层面,发挥好主导作用,从顶层设计来健全碳普惠的法律法规建设,从全局来谋划。通过发布政策吸引各类主体参与,给予企业包括金融机构、社会组织更多的便利,调动这些企业的积极性,参与到碳普惠平台的建设、宣传、倡导。
在企业层面,可以利用丰富的场景,迅速拓宽个人碳账本产品,支持好政府建立碳普惠平台,同时引导个人践行绿色低碳行为,与政府、金融机构等各方形成合力,形成碳普惠的消纳闭环。同时,企业积极围绕政府碳平台进行合作,实现合作共赢,共同推动公众低碳行动,放大个人碳账本的价值。
在公众层面,居民个人,既是绿色生活的一个主要参与者,也是绿色生活的践行者和受益者。公众应该积极响应政府、企业的号召,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的理念,把个人的碳减排意识转化成个人行动,真正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为第二届中国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的分论坛之一,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华环保联合会主办的“绿色低碳 数字生活”分论坛于2月25日下午在四川成都召开。本论坛围绕“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数字生活”等关键词,展开深入探讨,共同展望“双碳”未来。(石海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