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碳中和> 政策

中国上市公司碳排放排行榜发布,上榜企业合计碳排放占全国超40%

能源发展网 发布时间:2021-11-17 00:00:00

11月17日,由《财经》杂志主办的“碳中和高峰论坛暨中国上市公司碳排放排行榜发布会”在京举办。论坛由中创碳投提供战略支持,新奥股份为首席合作伙伴。

去年9月“双碳”国家目标提出后,碳中和成为中国未来40年发展的重要议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减碳与发展双赢,对中国而言是个巨大的挑战。论坛上,来自政府、企业、机构的各方专业人士,就此议题分享洞见、激荡智识,也深入探讨了低碳时代的新思维、新机会、新商业模式。

《中国上市公司碳排放排行榜(2021)》也在论坛上首发,榜单由“总量榜”和“强度榜”组成。总量榜,按照上市公司2020年度直接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由大到小排序,强度榜则按上市公司每万元营收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大到小排序。

今年的榜单涵盖了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100家高碳排放公司,他们分布在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八大重点高耗能行业。

数据来源方面,榜单首先参考各公司自行披露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对于未主动披露的53家公司,榜单采用公司披露的产量、能耗等关键信息,参考政府发布的核算指南、各行业标准、科研论文等资料进行估算。另外,化工行业仅选取已主动披露碳排放数据的公司。

这是国内首个聚焦上市公司碳排放的榜单,由《财经》及旗下商业报道主力平台《财经十一人》、国内领先的双碳市场咨询投资机构中创碳投联合研发设计。从2021年开始,“中国上市公司碳排放排行榜”每年四季度在专题论坛上发布,榜单也会逐步覆盖更多上市公司,将各行业的主流上市公司都纳入进来。

上榜企业合计碳排放占全国超40%,强度行业特性明显

榜单上的百家上市公司,在中国的减碳行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20年度,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为99亿吨,而上榜的100家上市公司,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合计44.24亿吨,占全国总量约44.7%。

电力公司的直接排放,与其他行业外购电力产生的间接排放,可能造成重复计算。但是,间接排放在这些企业的排放总量中占比很小,即使考虑重复计算的问题,上述占比也很可能超过40%。

从分布来看,上榜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体现了一定的“二八效应”。排名前二十的企业,均为各自领域的龙头,2020年度排放量都在5000万吨以上,合计排放约占百家企业总排放量的62.5%。

而碳排放总量排名前十的企业,2020年度排放量均超过1亿吨,合计排放约占百家企业总排放量的46%。这些来自电力、建材、石化、煤炭行业的“大块头”们,排放总量几乎接近剩余所有企业排放总和。

企业排放总量受到行业特性的影响,但首先与自身经营规模密切相关,而强度榜衡量的是企业每万元营收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更清晰地突出了行业特性。

电力、水泥的排放强度要远高于其他行业。碳排放强度排名前30的企业,几乎全部来自于电力和水泥行业,而前10名,则几乎被电力行业包揽。煤炭企业,大部分排放量来源于其发电业务,强度也相对较高。

钢铁行业虽然排放总量较多,但强度相对较小。而化工行业的排放总量相对较少,但强度相对较高。

WechatIMG6

图:榜单各企业碳排放强度分布

当前减排三大关键行业:电力、水泥和钢铁

在刚刚闭幕的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领导人峰会发表书面致辞,指出中国将形成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

总体蓝图已经绘就,但减排实践任重而道远。就当前的状况而言,电力、水泥、钢铁这三大行业,是减碳的关键所在。

分行业来看,电力、水泥、钢铁三大行业的排放总量规模相对更大。

截屏2021-11-17 上午11.33.42

图:榜单各行业不同碳排放区间的公司数量分布

发电与供热部门,为居民生活与经济运转提供基础保障,但同时也是碳排放第一大户。据WRI(世界资源研究所)统计,发电与供热行业产生的排放,约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41.6%。

作为能源供给端,只有电力行业实现了“清洁”,下游的各行各业才能真正走向“低碳”。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也将在未来引发一场能源变革。

钢铁是现代工业的筋骨,据《中国钢铁工业节能低碳发展报告(2020)》,钢铁行业排放量约占中国碳排总量的15%,在国内所有工业行业中居首位。数字水泥网的调研报告显示,2020年度,水泥行业排放的二氧化碳约占中国排放总量13%。在工业大类中仅次于钢铁。

综合来看,电力、钢铁和水泥这三个行业,是目前减排工作的重要抓手。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首批已纳入2162家电力企业。石化、化工、建材(包含水泥)、钢铁、有色、造纸、航空这七个行业,也将陆续被纳入交易体系。

不透明的上市公司碳排放数据

为支撑全国碳市场建设运行,八大重点行业已经连续多年开展碳排放数据核算,并上报给政府部门,但目前并未对公众公开。

碳中和背景下,上市公司在低碳方面的表现,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投资决策因素,公众对上市公司披露自身碳排数据也产生了更高的期待。但是,愿意主动披露碳排放数据的公司并不多。

以当下全国碳市场约50元/吨的碳价来计算,企业每购买1万吨碳排放权,就要增加50万元额外成本。碳排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不愿主动披露,情有可原。

但与普通企业相比,上市公司承担着更多披露义务,而企业增加的成本,最终也将以各种方式,不同程度地转嫁出去,最终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活。无论是投资者还是普通公众,对上市公司的碳排放情况都有一定的知情权。

目前,上市公司碳排放数据的披露水平参差不齐。尤其在A股市场,几乎没有企业主动披露相关数据。榜单上51家A股上市公司,仅4家主动披露。

由于港交所对企业编制ESG报告的要求较为严格,港股上市公司的披露情况要明显优于A股23家A+H股上市公司,仅3家未披露,26家H股上市公司,同样仅3家未披露。

业内人士相信,随着中国上市公司碳排放榜的发布和不断完善,将有效推动上市公司碳排放数据透明化,激励企业落实减碳行动,同时增加公众对于碳排放碳市场的了解,推广绿色低碳理念。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