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班组开展工作时,常遇到工作量化难、人员调配难、复合型人才培养难等难题。上海市区供电公司转变管理思路,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创新运用“e见通”数据管理系统,探索班组人员精准调配和复合型人才精确培养的新途径。
近年来,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对数字化企业建设的相关要求,上海市区供电公司尝试使用大数据管理思维,加强一线班组的科学管理能力,更好地提升班组管理效率。
在国网电网有限公司第四届青年创新创意大赛暨青创成果交易展上,上海市区供电公司“班组绩效‘传感器’,人资管理‘e见通’——基于径流量模型的供电企业一线班组承载力分析模型”项目荣获金奖,增强了该公司走数字化管理转型道路的信心。
“班组绩效‘传感器’,人资管理‘e见通’”项目是将大数据径流量分析模型应用于一线班组数据化管理的可视分析平台。该平台深入挖掘一线班组业务、系统、人员、实际作业中的数据,将人力资源数据与一线班组管理数据有机结合,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搭建人员供给量与工作需求量相匹配的径流量模型,实现全方位数据透视、多视角数据筛选,更加科学地进行班组人员调配、复合型人才精细培养,开辟了班组人员数字化管理新模式。
班组绩效“传感器” 精确调配人员
2015年,在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指导下,上海市区供电公司作为首批试点单位率先开展一线员工同工种工时量化积分考核工作。
项目团队组织专家分类比对涉及变电、继电保护、线路、电缆等6大工种,将工作积分定义为数量积分和质量积分两大维度,针对日常生产任务和班组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得出了客观、可量化的积分标准。而部分工作时间难以衡量、临时突发性、积分标准范围外的工作任务,则是由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用“二八”算法计算,最终得出722项工作积分标准库,真正实现了工作数据量化。
此外,团队成员通过数据比对发现,人员调配难的问题,实际就是生产计划安排与班组人员实际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于是,项目团队通过使用绩效“传感器”,对人员基础信息、工作基础信息、培训基础信息、技能基础信息4大类数据进行分类,采集包括生产计划、考勤、年龄、学历、工龄、技能等32项数据。团队将这些数值输入到“e见通”中,运用大数据径流量模型,最终得到月度工作总需求量与月度人员总供应量的人员供需压力比值。班组可根据该比值提前预知计划工作与人员安排的平衡情况,实现人员调配的数字化预警。
2018年10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保电期间,上海市区供电公司继电保护专业结合实际,运用“e见通”数据管理系统,成功预警继电保护二班由于保电区域大、保电频次高可能存在的人员缺口。“e见通”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继电保护一班人员存有余量,便建议将一班三人调配至二班支援,实现了同工种跨班组人员精准调配,为管理人员在短时间决策做好数据支撑。
班组“传感器”试运行上线以来,试点参与人次6800余次,登记工分12292条,实际产生总工分58181分,派遣任务5317条,通过班组绩效数据及时感知班组工作“热度”,为“e见通”数据管理系统做好数据支撑。
数据管理“e见通” 精准培养复合型人才
项目团队经过调研发现,传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停留在表面,往往是根据带教师傅的经验以及青年员工的学习自主性,缺少科学规划以及系统性的培养。
项目团队通过绩效“传感器”,深度挖掘人员学习能力、学习意识、工作熟练度等相关数据,以此为依据建立员工能力数据分析模型,再从“e见通”中获取员工历史任务事项的经验次数,提取员工各类工作的经验值。系统运用大数据迭代算法,针对青年员工的技能缺项,建议开展专项培训。同时,系统在进行任务调配的时候,优先让该员工进行生疏的工作,做到“缺啥补啥”。
在班组人员管理能力培养上,团队充分应用班组数据管理优势,比对班组管理中的业务管理、人才培养、基础建设等方面的数据,对有潜力的青年员工进行数字画像,精确定位他们的培养方向。通过见习班组长和见习主任助理两类见习制度,结合岗位数据以及班组长工作数据,采用一对一培养带教的见习方式,为具备相应工作经验和管理潜质的优秀员工提供精确的培养方案,帮助青年员工提升综合素养,全面平衡发展。
今后,上海市区供电公司还将进一步探索跨专业、跨部门综合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对人员年龄、学历、培训次数、培训效果等数据的集中分析,开展精确培养,打造一批懂管理、精业务、能操作、善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建成一支综合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的“特种兵”队伍。
目前,上海市区供电公司已培养出中央企业技术能手1人、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4人、上海市首席技师团队3人、公司级专家人才及后备9人、省公司级专家人才及后备人才26人。
主办单位: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 网站运营:kaiyun入口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一线班组开展工作时,常遇到工作量化难、人员调配难、复合型人才培养难等难题。上海市区供电公司转变管理思路,通过大数据分析手段,创新运用“e见通”数据管理系统,探索班组人员精准调配和复合型人才精确培养的新途径。
近年来,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对数字化企业建设的相关要求,上海市区供电公司尝试使用大数据管理思维,加强一线班组的科学管理能力,更好地提升班组管理效率。
在国网电网有限公司第四届青年创新创意大赛暨青创成果交易展上,上海市区供电公司“班组绩效‘传感器’,人资管理‘e见通’——基于径流量模型的供电企业一线班组承载力分析模型”项目荣获金奖,增强了该公司走数字化管理转型道路的信心。
“班组绩效‘传感器’,人资管理‘e见通’”项目是将大数据径流量分析模型应用于一线班组数据化管理的可视分析平台。该平台深入挖掘一线班组业务、系统、人员、实际作业中的数据,将人力资源数据与一线班组管理数据有机结合,应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搭建人员供给量与工作需求量相匹配的径流量模型,实现全方位数据透视、多视角数据筛选,更加科学地进行班组人员调配、复合型人才精细培养,开辟了班组人员数字化管理新模式。
班组绩效“传感器” 精确调配人员
2015年,在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人力资源部的指导下,上海市区供电公司作为首批试点单位率先开展一线员工同工种工时量化积分考核工作。
项目团队组织专家分类比对涉及变电、继电保护、线路、电缆等6大工种,将工作积分定义为数量积分和质量积分两大维度,针对日常生产任务和班组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得出了客观、可量化的积分标准。而部分工作时间难以衡量、临时突发性、积分标准范围外的工作任务,则是由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用“二八”算法计算,最终得出722项工作积分标准库,真正实现了工作数据量化。
此外,团队成员通过数据比对发现,人员调配难的问题,实际就是生产计划安排与班组人员实际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于是,项目团队通过使用绩效“传感器”,对人员基础信息、工作基础信息、培训基础信息、技能基础信息4大类数据进行分类,采集包括生产计划、考勤、年龄、学历、工龄、技能等32项数据。团队将这些数值输入到“e见通”中,运用大数据径流量模型,最终得到月度工作总需求量与月度人员总供应量的人员供需压力比值。班组可根据该比值提前预知计划工作与人员安排的平衡情况,实现人员调配的数字化预警。
2018年10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保电期间,上海市区供电公司继电保护专业结合实际,运用“e见通”数据管理系统,成功预警继电保护二班由于保电区域大、保电频次高可能存在的人员缺口。“e见通”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继电保护一班人员存有余量,便建议将一班三人调配至二班支援,实现了同工种跨班组人员精准调配,为管理人员在短时间决策做好数据支撑。
班组“传感器”试运行上线以来,试点参与人次6800余次,登记工分12292条,实际产生总工分58181分,派遣任务5317条,通过班组绩效数据及时感知班组工作“热度”,为“e见通”数据管理系统做好数据支撑。
数据管理“e见通” 精准培养复合型人才
项目团队经过调研发现,传统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停留在表面,往往是根据带教师傅的经验以及青年员工的学习自主性,缺少科学规划以及系统性的培养。
项目团队通过绩效“传感器”,深度挖掘人员学习能力、学习意识、工作熟练度等相关数据,以此为依据建立员工能力数据分析模型,再从“e见通”中获取员工历史任务事项的经验次数,提取员工各类工作的经验值。系统运用大数据迭代算法,针对青年员工的技能缺项,建议开展专项培训。同时,系统在进行任务调配的时候,优先让该员工进行生疏的工作,做到“缺啥补啥”。
在班组人员管理能力培养上,团队充分应用班组数据管理优势,比对班组管理中的业务管理、人才培养、基础建设等方面的数据,对有潜力的青年员工进行数字画像,精确定位他们的培养方向。通过见习班组长和见习主任助理两类见习制度,结合岗位数据以及班组长工作数据,采用一对一培养带教的见习方式,为具备相应工作经验和管理潜质的优秀员工提供精确的培养方案,帮助青年员工提升综合素养,全面平衡发展。
今后,上海市区供电公司还将进一步探索跨专业、跨部门综合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通过对人员年龄、学历、培训次数、培训效果等数据的集中分析,开展精确培养,打造一批懂管理、精业务、能操作、善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建成一支综合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的“特种兵”队伍。
目前,上海市区供电公司已培养出中央企业技术能手1人、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4人、上海市首席技师团队3人、公司级专家人才及后备9人、省公司级专家人才及后备人才2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