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协鑫新能源(股份代码:451.HK)发布公告,欣然宣布公司2021年中业绩。报告期内,协鑫新能源提早达成光伏电站资产出售约2吉瓦的全年目标,加上完成净额约港币8.95亿元的配售工作和债务重组,公司的流动资金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企业负债率亦恢复至约71%的更稳健水平。
期内,协鑫新能源轻资产转型步伐加快,扣除已出售资产后,公司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约3,041兆瓦,其中合营及联营电站约517兆瓦。截至本公告日,公司已签约出售但仍未完成交割的电站总装机容量约1,842兆瓦,交易完成后,公司电站总装机容量将为约1,199兆瓦。由于光伏电站规模有所减少,光伏电力销售量较去年同期下跌约28%。期内,本公司收入较去年同期下跌约31%至约人民币19.18亿元,拥有人应占溢利上涨约25%至约人民币5.3亿元。
“轻”装上阵 助跑业务拓展
协鑫新能源自2018年以来坚定不移地持续推进轻资产战略转型。报告期内,协鑫新能源提早达成全年资产出售目标,已公告及完成出售光伏电站总装机容量合共约2吉瓦,成功实现轻资产转型。通过与国家电投集团旗下多家公司、上海电力、中国长江三峡集团、中国华能集团、国开新能源科技、中核能源、北京联合荣邦新能源科技等多家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强强联合,协鑫新能源加快现金流入,降低融资成本,有效削减债务规模。预期2021年上半年所公布的资产出售事项将于2021年内完成,将为公司带来超过人民币49亿现金流,并有效缩减负债规模约人民币103亿。
期内,协鑫新能源于债务重组方面也取得重大突破。针对2021年到期、票息7.1%之5亿美元优先票据重组的百慕大计划于2021年6月16日正式生效。同时,协鑫新能源于2021年2月完成净额约港币8.95亿元的股份配售,反映出债券投资人及股权投资人对协鑫新能源的支持及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同时,协鑫新能源凭借丰富的光伏电站运维经验,依托规模优势和海量数据积累,持续优化光伏电站运维能力,代运维客户分布全国各地,市场品牌知名度名列前茅。2021年2月,协鑫新能源应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邀请,主导编制并正式发布实施了光伏电站智能运营管理规范,并获评全国首家“5A级光伏电站运维服务单位”。同时,协鑫新能源为大部分已出售的光伏电站项目提供运营及维护服务。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累计代运维签约总装机容量合共约2,390兆瓦,涉及56座光伏电站,成功实现市场化改革和轻资产转型。
在此更扎实的企业运营基础上,协鑫新能源将积极寻求发展氢能等其他清洁能源业务。
“蓝绿同行”进军氢能产业
7月,协鑫新能源公布已成立氢气能源事业部,积极研究在现有光伏发电的业务平台上,发挥强大科研能力,及深厚的技术和经验积淀优势,审慎研究发展氢能及相关产业。
在当前脱碳成为全球目标的背景下,氢能,作为公认最清洁的能源之一,被全球多个国家视为实现脱碳的重要解决方案。目前,全球以至中国氢能产业仍处于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初期和商业模式探索阶段,但在政策扶持下,氢能产业正在逐步进入“规模化-降本-开拓市场”的量价循环。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认为,“十四五”期间,将是中国碳达峰“窗口期”、氢能产业发展的发力期,也是氢能市场的培育期和氢能技术的追赶期,持续的技术进步将反哺解决各环节核心技术的成本制约,进一步提升商业化竞争力。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测,到2030年,中国氢气的年需求量将达到3,715万吨左右,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5%;到2060年,中国氢气的年需求将增至1.3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20%。
多年深耕可再生能源领域,协鑫新能源瞄准全球及国内将释放的庞大氢能需求,研究以“蓝绿同行“的方式,进军氢能产业,形成高度互补,力争把握未来十年氢能投资的关键战略机遇期。协鑫新能源将发挥在光伏发电领域上的优势,审慎研究利用现有光伏发电平台以水电解技术生产“绿氢”。同时,协鑫新能源还将联合保利协鑫天然气,在氢能发展上作多样化布局,利用其海外丰富天然气资源,生产主要以天然气制造的”蓝氢“,这将有助加快扩大协鑫新能源氢能产能规模,以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有能力将协鑫新能源打造成为国际主流的“蓝绿“氢能综合服务供应商。
同时,为深度服务氢能产业、打通氢能全产业链,协鑫新能源亦分别与中建投资本管理(天津)有限公司(「中建投资本」)和建银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建银国际资产管理」)订立战略合作协议和战略合作备忘录,合作设立规模约人民币100亿元的氢能产业投资基金和规模不多于8亿美元的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用于投资本公司的氢能业务,以及新能源相关业务和与实现碳减排和碳中和相关的投资项目。
目前,协鑫新能源的轻资产战略转型已进入最后发展阶段,加上现金流的状况和整体债务的问题已获得改善,协鑫新能源将坚持通过创新主动拥抱变化,积极推进氢能业务落地,以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打造“轻资产、厚利润”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企业,成为“把绿色能源带进生活”的实践者与推动者,为社会及股东带来更大的回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