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新闻办日前举行的主题新闻发布会(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专场)上获悉,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持续开展标准化提升行动,坚持“特小精实”建设思路,针对内蒙古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化新需求,围绕突出绿色有机和全产业链标准化目标,着力建设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目前,全区已在工业、农业、服务业领域建设了91个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
建设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有力推动了内蒙古自治区“两个基地”建设。其中,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方面,围绕兴安盟大米、锡林郭勒羊肉、呼伦贝尔牛肉等地方地理标志产品、名优特产品,累计建设61个农牧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涉及种植、食品加工、经济作物、畜牧业、乳业、农业服务等方面,为打造“蒙”字标区域公用品牌提供了标准支撑。依靠这些标准,企业产品品质、经济效益、品牌价值等各方面都有了明显提升。比如,河套小麦高质量标准体系,覆盖产地环境、品种、种植技术、加工、产品标准5个关键环节,包含《河套小麦品种分类及品质要求》《河套小麦种植技术规范》等5项地方标准。通过推广应用先进的标准,小麦粉加工行业整体质量水平显著提升。
在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方面,累计建设19个工业领域标准体系,涉及羊(驼)绒、稀土、绿色节能、有色金属等方面。比如,建设“双碳”目标下风电行业低碳节能标准体系,在风电关键技术标准方面集中力量攻关,制定了8项高水平标准。其中《分散式风力发电机组》等3项国家标准和《风力发电机组发电量评估折减系数取值方法》等2项行业标准已发布,填补了国内该领域关键技术空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科学规划了产业全链条,对标国内、国际先进水平,体现产业特色、地区特色,解决了当前重点产业先进标准缺失的问题,有效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今后内蒙古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费毅)
来源:中国经济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