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光伏> 行业要闻

吉林市发布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2025年底建设风电154万千瓦、光伏发电70万千瓦!

中国开云官网注册网址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3-22 10:19:26

近日,《吉林市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发布,到2025年底,全市建成投产的发电总装机容量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左右。其中:风电154万千瓦;光伏发电70万千瓦;水电350万千瓦(常规水电320万千瓦,抽水蓄能30万千瓦);其他燃煤发电、燃气发电、生物质、垃圾发电等也在其中。另外,“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增装机328万千瓦,年均增长8%。

“十四五”主要任务:

新能源方面。一是科学谋划布局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发展自带负荷和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打造绿电产业示范园区,吸引、集聚并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二是通过严格环境准入,严格整治“散乱污”企业,实施工业园区节能改造,推进重点行业绿色转型;三是迈出“减排”行动重要一步,助力吉林市能源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光伏领域:在现有扶贫领域光伏项目基础上,利用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商场等公共建筑屋顶以及废弃矿区、水库水面和乡镇自然人屋顶,科学布局一批光伏项目。

一是加快光伏项目整体布局,因地制宜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特别是利用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林光互补、牧光互补等形式,推动光伏综合利用模式发展。二是加快实施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鼓励有资质的电力企业参与村集体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分批选择有代表性的县(市)区、开发区向省能源局申报新能源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助力乡村振兴。三是探索推动整县整区光伏项目,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开发价值,推动光伏综合利用模式发展,实现分布式能源规模化。

风电领域:利用吉林地区独特风力加速地貌特征、风力资源及电网系统接入优势,合理布局一批分散式风电项目,实现就地发电就地消纳,探索将风电场建设与旅游景观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打造绿色风能试点。加强与技术成熟及有投资实力的电力企业合作,发挥吉林地区电网接入系统的优势,结合自带负荷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开展一批分散式风电项目建设。

绿电产业领域:探索建设绿电产业示范园区,通过建设绿电保障工程项目、自带负荷消纳项目、源网荷储一体化等项目,打造省内电力负荷消纳基地、低成本用电基地、绿色产业转型基地和低碳产业发展基地,打造“用能负荷核心区+新能源电源区+储能调峰保障区+智能运营区”。

围绕吉林经开区、吉林化工园区及金珠片区、昌邑哈达湾片区和高新北区,重点实施吉林石化绿电保障工程、吉林化纤碳纤维全产业链自带消纳负荷项目,依托吉林炭素、康乃尔等重点企业以及经开区和哈达湾老工业区等区域,谋划包装一批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打造用能负荷核心区;充分发挥吉林地区风、光优势,谋划实施一批风力发电项目和光伏电站项目,以负荷为中心辐射150公里范围内,配套打造新能源电源区。

重点布局以下区域:

西部绿色能源应用示范区。借助长吉一体化发展带产业集聚优势和城市拓展空间,建设长吉结合片区绿色能源示范区,依托风电、光伏、储能、智能物联网领域的技术,以“风、光、储、氢”协同,配合智能物联网,带动光伏电站、光伏组件、风机叶片、储能电池等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发展,打造“绿色、智慧、低电价”示范产业园,形成绿色能源生产集中区。重点在昌邑区规划建设绿色低碳产业园区,主要引进绿色低碳领域的新型材料应用、装备制造业、清洁能源、数字产业和信息服务业,打造城市能源互联网平台,形成城市能源大数据,推动吉林市绿色低碳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和服务化升级。

中部低碳绿电消费核心区。依托重大工业企业用能负荷优势,推广新增用电负荷全部使用绿电,建设大型清洁能源消纳基地。同步推动中部风光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通过分布式风光电技术、储能技术的有机结合,提升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提高生物质能源化利用水平,在乡镇新建一批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继续提升可再生能源供热和发电比例,加快煤炭替代,形成低碳消费核心区。

东南部绿色能源生产区及应急调峰保障区。充分利用东部和南部地区的生态屏障水能资源,电网接入条件良好,风、光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风电、光伏电站规模化、集中化发展,建设新能源生产保障基地。积极开展一批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优化选址开发大型核电项目,进一步增强风电、光电的消纳平衡能力,形成电力应急调峰保障区,为吉林电网及整个东北电网的平稳运行提供支撑,与生态环保高度融合,推动东南部地区的绿色发展。

原文如下:


原标题:吉林市:到2025年风电1.54GW、光伏700MW,“十四五”新增电力装机3.28GW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