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光伏> 行业要闻

加快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支撑能源安全低碳转型

中国开云官网注册网址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9-27 14:30:37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9月15日,在经研论电*2023年新型电力系统创新发展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围绕“加快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主题,研讨了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新理论、新模式,分享了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科研成果、技术创新和实践经验,共同推动“双碳”目标落地。

规划引领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国家能源局电力司副司长吴冰表示,要坚持系统思维,聚焦需要突破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需要探索的管理模式、政策机制,加快取得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际成果。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郭铭群认为,要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在能源发展中的关键支撑作用,增强能源转型发展动力。

规划是确保新型电力系统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和充裕性的重要基础。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说:“要以电为中心、电力系统为平台,以清洁化、电气化、数字化、标准化为方向,从生产侧和消费侧协同发力,推进能源低碳转型。”

“为应对新挑战,要大力发展中短期及长期储能技术,并建设源端及受端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电力系统。”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孝信表示,要建立大规模能源电力输送系统,打造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的配用电网络,推进能源电力市场建设,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健康运行。

国网经研院总经理董朝武认为,行业内需从加强分布式光伏开发潜力预测、变革配电网规划理念、提升灵活性资源配置水平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推进电网规划向源网荷储全链条延伸,促进能源电力安全可靠供应与创新发展。

谈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施路径时,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发展部新型电力系统处副处长赵红嘎强调,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清洁转型与电力供应、存量与增量的关系,推动源网荷储各环节共同发力,积极稳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国网经研院主网规划中心副主任蒋维勇认为,目前能源转型形势下,“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在通过外送直流向受端输送高比例清洁电力的同时,可考虑利用配套煤电、储能等提升晚高峰时段的送电能力,支撑电力保供。

我国海上风电发展前景广阔。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研究院副院长王跃峰认为,深远海风电规模化开发是重要趋势,建议推动重大海上输变电工程建设。

技术创新助力绿色电网建设

随着电网设计水平的不断提升和数字化技术应用的逐渐成熟,设计技术创新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中的应用价值凸显。针对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给电网建设和发展带来的变化,专家学者在智慧设计、评审咨询新形势、绿色电网建设、关键设备增效、零碳光伏建筑能源系统应用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副所长孙颖认为,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实现能源转型既是破解我国能源资源约束的根本途径,也是塑造我国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要立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加强碳排放双控基础能力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国网经研院设计咨询中心副主任洪倩介绍,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不仅从电网环保理念、管理制度方面创新,还结合典型工程开展超高海拔电磁环境控制、变电(换流)站原始地貌自适应布置及生态脆弱区植被快速恢复等电网环保技术创新。

电网建筑信息模型(BIM)可助推电网行业生产方式数字化转型。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傅强认为,为实现数据结构化、设计智能化、成果三维化、应用泛在化的电网BIM数字化转型愿景,应全面推进自主可控的“E+”电网BIM数智综合解决方案,让电网全生命周期建设更可见、更智能。

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提出,提高建筑终端电气化水平,建设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杨崴提到应探索建设融合“光储直柔”建筑和微电网概念的零碳太阳能建筑模型及其能源系统,为未来城市变电站建设提供了一种设计理念。

直流输电技术研究服务新能源开发

“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并网及海上风电大规模开发,迫切需要更为灵活可靠的输电技术。基于电力电子设备的直流输电技术重要性日益凸显。除了传统的常规直流输电技术,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远海风电二极管整流送出技术、低频送出技术等蓬勃发展。

国网经研院副总经理马为民介绍,国网经研院聚焦解决交直流混联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问题,创新提出基于多源换相换流器的新型直流输电技术。该技术能够解决现阶段直流输电的痛点问题并快速落地应用。

国网经研院直流中心科研人员苑宾说,为满足未来大规模广域分布的新能源的高效汇集与远距离送出需求,需要开展新型直流输电技术研究,破解高比例电力电子化系统带来的振荡、故障穿越、保护灵敏度方面的难题,提升系统安全可靠运行能力。

“大规模电力电子器件是支撑直流电网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清华大学电机系副主任余占清认为,开发强换流、低功耗、高可靠的新型电力电子器件刻不容缓。

“宽频振荡问题是限制新能源并网的重要问题之一。建设新型电力系统,需要重点研究先进的控制方法,解决相关问题。”东北林业大学计控学院电气工程系主任刘一琦说。

来源:国家电网报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