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2日,全球座浮动核电站,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开辟了民用核能应用的新领域,民用小型反应堆及多用途海上核能平台或将迎来新机遇。
俄罗斯“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浮动核电站
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Росатом/Rosatom)5月22日发表声明表示,全球首座浮动核电站“罗蒙诺索夫院士号”在俄远东地区楚科奇自治区佩韦克市投入商业运营,可满足当地居民及工业企业提供电力、供暖、制淡水等多种需求。这也是全球首个正式投产的民用小型反应堆项目,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部署于远东地区的浮动核电站
“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浮动核电站是一座建立在驳船上的核电站,驳船长约144米、宽约30米、吃水约5.6米、满载排水量21500吨,项目总造价约5亿美元(也有报道称约3.6亿美元,不过个人认为不现实)。“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浮动核电站自身没有航行功能,需要依靠拖船将其拖往应用海域。
“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浮动核电站装备有2座150MWt级的KLT-40S核反应堆,每座反应堆最多可以提供约35MWe的电力,在冬季还可以满足20万人的供暖需求,同时还具有24万吨/天的海水淡化能力。KLT-40S反应堆是一款紧凑式小型反应堆,与传统陆上核电站反应堆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取消了又大又长的主冷却剂管道,取而代之的是内、外两层独立隔离的套管式直连结构,通过此直连结构将蒸汽发生器与反应堆压力容器连接,大大缩小了反应堆及一回路系统占用的空间,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一回路的自然循环能力,提升了其自身固有安全性;此外,“罗蒙诺索夫院士号”上的KLT-40S反应堆采用长堆芯设(燃料富集度低于20%)计划每10年更换一次核燃料并进行大修,设计运行寿命为40年,换料周期远远超过常规陆上核电站1-1.5年的时间间隔。
“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浮动核电站的多重功能
“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浮动核电站的船体共分为10个舱室,在2个舱室破损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满足船体的安全性;此外,为满足海上恶劣条件下的运行能力和安全性,该浮动核电站的安全系统配置进行了强化设计,可在摇摆30度的情况下安全运行,并且采用了“非能动”的安全理念,在人员无法到位、全平台失去电源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反应堆安全停堆。
“罗蒙诺索夫院士号”的船体布置结构
作为全球首个民用海上核能平台,“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浮动核电站的整个建造过程也经历了很多波折。其船体于2007年7月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厂开工建造,后由于条件限制不得不于2008年8月被送至波罗的海造船厂续建,中间由于资金和技术问题,建造过程“断断续续”,经过历时近10年的建造于2017年建成下水并且开展各项调试,2019年9月被拖往俄罗斯远东地区楚科奇自治区佩韦克市,最终于2020年5月22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从建造至商业运行共耗时约13年!
“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浮动核电站部署位置
民用小型反应堆及民用海上核能平台等概念已经“火”了近20年,美、俄、法等核能大国也分别提出了各自的应用型号,但是大多“雷声大雨点小”。俄罗斯在经济长期疲弱的情况下坚持完成了“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浮动核电站的建造,与其自身小型核反应堆技术过硬和远东地区的迫切需求息息相关,希望“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浮动核电站的正式商业运营,能够推动核能多用途应用技术的发展并促进全球核能应用市场复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