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期煤炭期现货价格大幅回落,加上发电供热企业煤源全面落实,电厂出力无后顾之忧;已落实供暖季天然气保供资源量1700多亿立方米。我国有资源、有条件、有能力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一面是全国性寒潮带来的“断崖式”降温,一面是煤炭期货价格短期触底之后出现小幅反弹,两相叠加再次引发社会对冬季能源供应的担忧。不少人认为,冬春两季是能源消费高峰,能源供应能否稳定在预期水平尚存不确定性,加之受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冬季能源保障可能会面临较大挑战。
这种担心不无道理。去年冬季受几次寒潮影响,多个省份电网负荷创历史新高,湖南、江西等地出现电力吃紧。今年冬季北方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受经济稳定增长、取暖用电快速增加等因素影响,预计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将逐步攀升,有可能超过今年夏季和去年冬季峰值。有分析认为,燃料供应保障和气候情况是影响今冬电力供需形势主要的不确定性因素,若全国电力燃料供应持续紧张或出现长时段大范围寒潮天气,将导致多地电力供应偏紧,部分省级电网可能呈现不同程度的紧张态势。
其实没有必要对用电压力过度紧张。此前一些地区出现“拉闸限电”情况,表象是电力不足,深层是煤炭短缺。一般而言,7天是电厂存煤可用天数的底线,12天是正常水平。经过努力,电厂存煤已达到常年正常水平。据监测,11月5日,全国统调电厂存煤1.16亿吨,可用天数20天。其中,黑龙江、吉林、辽宁3省统调电厂存煤可用32天,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区电厂存煤可用25天。这意味着目前电厂存煤远高于安全水平。
电厂存煤能否持续稳定在安全水平之上关键在煤炭供应。产量上,随着煤矿核增产能释放、建设煤矿逐步投产、临时停产煤矿复产,10月份以来煤炭产量持续保持增长态势,最高日产量达1193万吨,创近年新高。运输上,电煤铁路装车保持在6万车以上历史高位,11月份以来电煤装车同比增长超过35%。受此影响,电厂供煤持续大于耗煤,存煤快速增加,已回到往年同期高位。随着煤炭产量继续增加,存煤提升还将进一步加快。
电力足不足取决于电厂给不给“力”。发电出力是行业术语,指发电厂的输出功率。动力煤作为火电供应的重要燃料,今年以来价格一路上涨,电厂“越发越亏”,导致一些电厂出工不出“力”,高峰时有接近3亿千瓦的煤电机组无法正常出力。在发电装机充裕情况下,人为造成电力供给不足。随着近期煤炭期现货价格大幅回落,加上发电供热企业煤源全面落实,中长期合同签订率基本实现全覆盖,电厂出力无后顾之忧。考虑到今冬全国电力总装机将达24亿千瓦左右,顶峰发电能力可超12亿千瓦,全国最大发电能力完全能够保障最高用电负荷需求。
今年以来国际天然气价格暴涨,达到历史高位,天然气也成为今冬能源保供重点。截至目前,我国已落实供暖季天然气保供资源量1700多亿立方米,同比增幅超两成。从储备情况看,各大地下储气库已基本完成注气,形成储气量270亿立方米以上。在价格方面,由于很多企业提前签订了天然气中长期合同,加之中央企业保油气供应的主动担当,虽然国际市场LNG(液化天然气)现货到岸价格一度高达每立方米9元左右,但各地门站价普遍在每立方米2元以下,国际气价上涨影响可控。这些举措表明,我国有资源、有条件、有能力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当然,我们在放宽心的同时,也要时刻警惕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入冬之后,能源需求会因即时天气变化短时大幅增长,发电侧光伏和风电也可能因天气原因无法出力。各有关部门和地区还需研究能源保供与弹性生产办法,以满足市场需求季节性变化特征。要制定雨雪冰冻天气影响运输时的电力调度、电煤互济预案,必要时针对库存告急、铁路运输受限电厂开通汽运绿色通道。同时,地方和企业要坚持民生优先,科学制订有序用能方案,坚决做到“限电不拉闸”“限电不限民用”,确保能源供应平稳运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