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6日,中国广核集团在深圳召开2023年媒体通报会,系统披露了一年来的生产经营、安全管理、深化改革、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的高质量发展情况。
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全忠
会上,广西防城港核电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刘全忠向媒体介绍了防城港核电近年来在“华龙一号”建设、安全经营业绩、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中广核广西防城港核电项目是我国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首个核电项目,是西部大开发重点项目和广西重点工程。项目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一期工程1、2号机组于2016年建成投产,已累计上网清洁能源电量超1000亿千瓦时;二期工程3、4号机组采用“华龙一号”技术,正在有序推进建设。
中广核广西防城港核电基地
1、3号机组并网发电,华龙建设稳步推进
1月10日20时29分,防城港核电3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标志着我国西部地区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正式具备了向电网输入电力的能力,向着商业运行目标又迈出了关键一步。
2023年1月10日,防城港核电3号机组顺利并网
3号机组自开工建设以来,历经土建施工、设备安装、系统调试、核燃料装载、机组临界等重大关键里程碑。在并网过程中,3号机组各项参数正常稳定,机组状态良好。后续将按计划执行联网调试、各类瞬态试验进一步验证机组可靠性,最终通过168小时试运行验证后,预计将于今年上半年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防城港核电3号机组是我国西部地区首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汇聚了中广核40多年来在核电站研发、设计、建设、运营所积累的技术经验,肩负着三代核电批量化建设的历史使命。3号机组顺利并网,进一步验证了“华龙一号”技术的安全性、成熟性,充分证实了我国核电技术的先进性,是践行党的二十大报告“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又一生动实践。参与“华龙一号”设备供货的厂家几乎延伸到我国装备制造的各个领域。3号机组成功并网是全产业链科技创新成果的又一实证,对我国核电产业链“造船出海”具有重要意义。
在3号机组建设过程中,防城港核电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核电行业和中广核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高质量投产目标引领高质量建设,项目团队聚焦高质量投产方案和“四个零”的高目标,围绕进度节点快速推进各系统移交,顺利实现并网发电。在建4号机组同样采用“华龙一号”技术,目前正处于建安施工高峰阶段,已完成核岛主设备引入、主管道焊接等重要工程节点。
2、安全业绩持续稳定,经营效益创佳绩
防城港核电始终把守护核安全作为首要政治责任,把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全力确保在运机组安全稳定运行。2号机组自商运以来无非计划停机停堆,累计安全稳定运行2298天,两台机组WANO(世界核运营者协会)指标综合指数均为满分,并列世界第一。2022年实施的F204(2号机组第4次大修)大修工期刷新基地最短工期记录,实现安全质量“六个零”(零人因事件、零工业安全事件、零辐射防护事件、零检修返工事件、零维修再鉴定一次不合格事件、零异物引入事件)。
2022年一期工程两台机组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华龙一号”工程建设稳步推进。2022年,防城港核电首次全电量进入市场,32次参与广西电力市场交易,对广西电力市场化改革、维护电力市场平稳有序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积极应对疫情影响,狠抓开源节流,深化提质增效,为稳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做好高质量投产的基础上,立足卓越运营目标,总结建设经验,探索出“华龙一号”建设标准化产品,不断提高“华龙一号”的经济性。
3、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在源源不断输送清洁电力的同时,防城港核电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在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捐赠等领域累计投入超过1.2亿元,积极回馈社会和帮扶周边社区共同发展。
接续派驻广西壮族自治区凌云县陇怀村第一书记,深入参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在产业帮扶、教育帮扶、乡村风貌治理等方面投入无偿帮扶资金1300余万元,累计直接购买和帮助销售农副产品近300万元,增强定点扶贫地区“造血”功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2021年2月,防城港核电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防城港核电积极开展“扶志、扶智、扶技”助学行动。2022年,来自广西百色市凌云县朝里乡九连村一户贫困家庭的陆富安,作为“中广核-凌云县特少数民族白鹭班”首届毕业生,也是首批获得中国广核集团“白鹭班”资助的学生,大学毕业入职防城港核电,归来成长为“白鹭”的一员,并立志回报国家社会,这是国家发展与个人奋斗相结合、共创美好未来的精彩注脚。
防城港核电积极开展周边帮扶,为周边居民创造就业岗位,目前防城港核电基地内防城港籍就业人员达3300人。围绕五个振兴,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开展消费助农、阳光助学、数字乡村建设、数字校园建设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当地的公共设施修建、乡村风貌提升等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