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李晨 姚爽)红色文化是连接过去、现在和将来的重要精神纽带。尽管历史的烟云已经远去,但每当我们从那些散落在各地的红色历史遗址遗迹前走过时,依然能感受到心潮澎湃。
三峡工程是中华民族百年梦想。三峡集团在建设大国重器、推动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形成了“为我中华、志建三峡”的精神,使之成为三峡人特有的红色基因和内在气质。从宜昌的三斗坪到乌东德的皎平渡,从追风逐日的戈壁荒漠到波涛碧海,从共抓长江大保护一线到助力脱贫攻坚的驻村点,三峡人筚路蓝缕、埋头实干,助力这些红色热土沧桑旧貌换新颜。
为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三峡小微特推出“红色地图 三峡记忆”系列报道,让我们一起解码属于三峡人的红色地标,回望百年奋斗路,扬帆起航新征程。
广东阳江
地处大珠三角地区
东邻粤港澳大湾区
改革开放的春风
最先从南粤土地上吹起
阳江市也乘着这股东风
走出了"以海兴市、绿色发展"
高质量发展之路
红色地标
走进广东阳江
海报设计:阎泽群
红色地标解码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支持广东先行先试,率先创办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春风从南粤土地上吹起,被激活的春水在中国版图上澎湃奔腾。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孕育出的红色精神也深深地烙印在这片土地的奋斗者身上,他们用开拓创新、勇于担当书写着一个又一个春天的故事……
地处广东的阳江,是一个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的海滨城市。御风而行、向海而兴,一群为风电梦想不断奋斗的三峡人如今在这里默默耕耘……
感悟今昔巨变
三峡能源阳江沙扒海上风电项目位于广东省阳江市沙扒镇南面海域,共规划五期,总装机容量170万千瓦。该项目是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为我国海上风电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先行先试项目。
项目所在海域风大浪急,地质条件复杂,基岩面高低起伏,给项目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面对挑战,项目团队成员积极探索适应南海海域的新型基础型式,不断优化施工工艺,项目使用的吸力筒导管架、芯柱式嵌岩基础、大直径四桩导管架等多种基础形式均为国内首次。
▲ 国内首个大直径四桩导管架基础
▲ 国内单体容量最大海上升压站
▲ 南海海域首个7兆瓦风机
据估算,阳江海上风电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上网电量47亿千瓦时,可满足约200万户家庭年用电量。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5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00万吨,将为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的能源结构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持。
一座座大风车在辽阔的阳江海域迎风而立。更远处,海上风电正逐渐走向深海远海,走向更灿烂可期的未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