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电力朋友圈

【一带一路故事】播种希望

电建海投公司 发布时间:2022-07-14 10:33:35 作者:李鹏飞 杨培瀚

进入七月,卡拉奇烈日散发的热浪已经让人难以忍受,卡西姆电站永久营地的草坪在高温长时间的炙烤下已经变得发黄,无精打采的趴在地面上,路上的行人也是低着头匆匆赶路,尽量减少与阳光的亲密接触。

在营地一角,十几株玉米整整齐齐地排列着,犹如哨兵般注视着来往的行人,它们头上白色的尾羽,在风中轻轻摇曳,翠绿的叶子在阳光的照射下亮的格外耀眼,与不远处的冷却塔上蓝红电建logo交相辉映,以蓬勃生机对抗这里严酷高温和咸湿的海风。

这“一掌”大小的玉米地正是卡西姆电站巴籍员工杨帆的杰作,玉米苗的数量不多,耕种的面积也并不大,却倾注了杨帆不少的心血和汗水。为了让宝贵的种子在这片盐碱地上茁长成长,他利用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只身一人去两公里外的旧营地铲土、运土,翻地、播种,除草,间苗,浇水……哪怕是卡拉奇最热的时段,大家经常能看到杨帆劳作的身影。

不少人在这里驻足停留,好奇者追问杨帆,在这种玉米能成功吗?一脸汗水的杨帆打趣的说:“只要肯付出,就一定有希望。”

播下希望的种子,收获的惊喜也必将如期而至。在杨帆的精心照料下,这些玉米撒了欢的生长,如今玉米地已有一人高,金灿灿的果实隐约可见,嫩绿的叶子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仿佛诉说着成长的喜悦。

看着这些希望的种子快速生长的轨迹,杨帆想起了7年前电建人在这里奋斗的情景。杨帆说:“那时这里还是一片盐碱地,中国建设者们的到来,让这片古老的土地重新焕发的了生机。”

作为卡西姆电站从建设到运营的见证者,杨帆看到了6000多名中巴建设者承受着炎热高温和恶劣的环境,胼手胝足、汗水挥洒;他看到了电建人发挥全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将一件件不可能的事变为现实;他看见了中国电建共建共赢,高标准保护当地环境,坚持属地化管理的千金一诺。

万物以生长回馈大地,电建人以奋斗点亮事业。当梦想的光照进了现实中的卡西姆港,这座巴基斯坦的“一号工程”最终提前67天进入商业运行。

七年的时光,杨帆始终被电建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中巴员工兄弟般的友谊感动着,这颗承载着中巴友谊的电站,不仅为当地400万家庭提供优质、稳定、清洁的电力能源,也让大家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期待。

收获不会辜负每一滴汗水。现在觉来越多的同事开始自发的为这片象征希望和友谊的玉米地浇水、除草,正如当年他们一起携手,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和打造“中巴经济走廊”标杆项目的初心和使命。

携手植新绿,坐看成荫时。傍晚的海风习习吹来,不远处的卡西姆电站渐渐隐藏在黑暗中,杨帆在忙碌完一天的工作后,再次来到这片玉米地,看着它们结出的硕果,感受着这份生命的律动和希望的蓬勃,他也期待着下一次收获,为中巴人民带去一份丰收的喜悦。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