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一直将煤炭视作能源结构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以期通过丰富的煤炭资源,弥补我国缺油少气的能源禀赋。
然而,大规模的煤炭使用,并未改善大量进口石油和天然气的现状。在能源供应安全和环境问题的双重压力下,我国能源结构亟待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而这场创新变革中,最活跃的领域毫无疑问将来自于可再生能源。
早在2017年,国家就开始推动能源结构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当时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要求,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力争达到50%。但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增速较为缓慢。
近两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使得并网消纳问题正在得到逐步改善。西藏、云南、青海和四川等可再生能源丰富的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电力占全社会用电比重已经超过80%。但是,由于西部地区整体用电量相与东部地区有明显差距,所以即便未来占比能够达到100%,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进一步攀升,全部依靠本地消纳也并不现实。
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储能。通过集中式氢储能与分布式电池储能相结合,可以灵活调峰填补,弥补可再生能源间歇性、波动性、区域经济差异性等弊端,推动可再生能发电大规模接入。
目前来看,小规模、短周期储存其实锂离子动力电池等已经非常优秀。但是,中国西北部的集中式大规模光伏和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瓶颈,在于长周期大规模储能系统。
从技术角度看,电解水制氢技术将是连接可再生能源和氢储能的重要纽带。根据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预测,到2050年之后,70%的氢气将来自于可再生能源,可以说电解水制氢将成为主流。
从经济角度看,储氢的成本相对更低,按目前1kg氢相当于34度电来算,氢能储能装置储存1千瓦时能量约需100元。而电池储能,因为对使用寿命有要求,一般要达到9000次循环寿命,因此储存1千瓦时能量大约需要1000元以上。
有人质疑氢电转换的效率问题。但实际上,如果可再生能源电价成本足够低,即便因为效率问题导致成本增加,也会比电化学储能的成本低不少。
2050年储氢情况预测。
此外,氢能还具备更好的商品属性。当前,日本作为全球主要的氢燃料进口国,从澳大利亚等国家大批量进口氢燃料,证明了氢是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交易。而我国可再生能源非常丰富,如果能过抓住这一全新机遇,通过低成本制氢,再出口给氢燃料消费大国,将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释放更多的动能。
未来,让氢能产业蜕变成跨行业、跨领域、承载着更多任务的巨大蓝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