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深度阅读

能源转型,不可早弃气

中国石油石化发布时间:2023-04-12 10:23:23  作者:张抗 于洋

  本世纪环境科学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认识到必须尽早尽快地采取措施实现碳减排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为此,必须实现向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转型。但在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的转型路线上却存在争议,由于实践经验不足部分人有过于激进的要求。他们把过多期望和能源转型中极其复杂的问题,仅简单化地集于风光发电快速发展上。这类“自断其臂”的极端性思路和举措,大大削弱了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影响着能源安全,因而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连串的问题。

  欧洲近期能源转型路线惹争议

  我们知道,直到2020年全球能源构成仍然属于化石能源时代的石油时期。欧洲在能源转型上属于最先进的地区,目前仍然属于石油时期(表5)。在其与全球能源构成中的油、气所占比例数及二者间的差值上变化不大,重要差别仅在欧洲煤炭所占比例大幅降低了12.8%。这表明欧洲在近期内仍需要大力发展天然气以使其超过石油占比才能迈出转型的第一步,进而从天然气时期进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的新时代。德国作为欧洲一次能源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在“绿党”和舆论的强大压力下,置丰富的煤炭资源(占欧洲的26.2%)而不顾,以大量进口石油和天然气支撑其能源需求。但仅靠来自邻国的天然气进口显然不能满足其需要,于是与俄罗斯合资组成公司修建北溪2线以保障天然气进口的需要并准备向邻国转输。德国情况可作为欧洲许多国家特别是能源缺乏的中小内陆国(如乌克兰、斯洛伐克、匈牙利、塞尔维亚等),对天然气进口需求的代表。

  油气G4的作用不可忽视

  从世界石油生产、消费和国际贸易的总体上来看,居首要和关键地位的是美国、俄罗斯、沙特和中国4国。仿照国际称呼的惯例(如七大国会议称G7),业内人士常称该4国为油气G4。

  美国是世界一流的油气生产国和消费国。其在天然气贸易上LNG出口量占世界的12.6%、居世界第三位,管线气出口仅达南北两邻国,亦占世界的10.1%。还应注意到,美国与加拿大互为自由贸易区,地缘油气上的密切关系使得他们在生产、运输和消费上可充分互连互通,在国际贸易上加拿大成为美国的“后花园”。此外,美国以强大的科技优势使其在天然气生产的总体上具有成本优势。特别是作为经济和金融大国掌控着石油美元,以其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软实力和硬实力影响着石油格局,甚至动辄对其他国家实行油气禁运。

  2020年,俄罗斯天然气产量、消费量占比均居世界第二。产量和消费量的巨大差额,为其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奠定了物质基础。其该年出口总量占世界的25.3%,高居第一位。此外,中亚的独联体国家向西的部分出口也须借助俄的管道实现。近年来在国际油气博弈场合,俄与石油输出国组织联合以“欧佩克+”面貌出现与经合组织谈判,以在国际油气市场上取得更为有利地位。作为一个油气出口在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国家,其短板是出口方向相对单一。以占出口主力地位的管线计,向西出口占98%,84.8%输往欧盟。俄亚洲部分的油气巨大出口潜力,亟待发掘。

  沙特以基于居世界前列的产量和相对小的消费量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输出国,但天然气的产量和出口量较小。2020年产量仅占世界的2.9%,甚至低于中东的伊朗(占6.5%)和卡塔尔(占4.4%);消费量仅占世界的2.9%,低于中东的伊朗(占6.1%)。显然,沙特归于油气G4主要是基于石油而天然气的作用较小。但近年来,沙特和中东各国天然气生产和出口发展的速度正在加快。中东各国间由于多种因素的叠加而长期处于不和甚至战争状态,但在油气市场上往往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在纷争中,它们往往以实力较强的沙特为其代言者。故沙特往往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整个中东乃至石油输出国的油气诉求和利益。需要说明的是,最近在伊斯兰两大教派国家间、在中东阿拉伯民族国家与波斯族国家(伊朗)间关系有所改善。这意味着在世界油气中,中东的态度有相对一致的趋势。

  与上述三个传统油气大国不同,中国以近数十年来的快速发展成为油气大国。与之同时,中国作为经济总量居第二位的大国,软实力和硬实力有着较大的增长。以2020年计,天然气产量以占世界的5.0%而居第四位,消费量以占世界的8.6%而居第三位,特别是以进口量占世界的14.8%而成为世界第一大进口国。在市场经济中,供方和需方、出口方和进口方是统一体不可分割的两个侧面,是“平等”的。供给的过剩和需求的短缺,同样可造成物价下行以促使彼此向相对平衡方向转变。反之,亦然。本世纪以来周期性出现的低价期,已显示出需求方在世界石油贸易中有越来越大的发言权。特别是在能源转型的大方向下,油气总体上将向需求量减少的方向发展。而中国作为最大的油气进口国,就成为被列入油气G4的重要因素。

  进一步看,中国所在的东亚和南亚各国是世界经济最有活力、发展最快的地区,有着类似的进口要求。中国是实现这一要求最有实力的代表者。为了保障进口量增长的要求,中国应积极主动地做好进口多源化的工作,其中应重视对接中东,特别是俄罗斯增加出口的需求。为此,中国要提前做好迎接进口的基础建设工作。

  立足现状做好能源转型

  对本世纪初油气现状研究的目的之一,是为了更深入理解能源转型的基础和油气在其中的地位。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研究实践告诉我们,同一事物在不同地区的各种不同的表现往往是其处于发展历史不同阶段的反应。如有的国家能源构成以天然气为首,说明它正在进入化石能源时代的天然气时期。而有的国家仍以石油/煤炭为首,与之相应的是非化石能源发展很不充分。这说明,它们在发展上落后了一两个阶段。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要求我们实事求是地认识事物所处的发展阶段而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对策。这个对策,就是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的能源转型路线。这一原则既表现在不同的国家之间,也表现在大国的不同区域之间。我国目前的能源构成中不但煤炭居首位(所占比例大于50%),而且油气需求中进口所占比例甚大。为了使我国即使在若干负面因素相叠加的不利形势下仍能保障能源安全,就必须在尽可能降低碳排放、大力发展新能源的条件下加强油气勘探开发,甚至适度发展相对低碳排放的煤矿生产,从而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并为以后更快更顺利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欧州多数国家在“政治正确”的压力下倡导的“弃煤降油”转型路线,在俄乌冲突中所带来的困难局面成为最现实的“反面教员”。

  稳中求进,多能互补。实现“双碳”目标和能源转型,是一个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有重大影响的系统工程。其难度之大使其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要有一个较长的过渡性历史时期。在这个阶段内,必须保障经济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国家的安全。因而,必须在坚定目标的同时稳中求进。如:在大力提高风光发电装机量的同时,必须解决其“靠天吃饭”的特点所造成的发电不稳定的难题。当几乎所有品种的一次能源都要通过电力输送和使用时,必须建成相应规模的低成本输电和储电系统。而这些庞大的系统工程,只能在逐步提高的实践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中趋于完善。稳中求进,要求对历史中起过巨大作用的化石能源不能简单地削减、抛弃。即使到本世纪中期(2050年前后)能源转型达到较高的阶段,也是以非化石能源为主体而与低碳排放的化石能源共存而保障能源需求。对于能源转型初级阶段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不但难以“弃煤”,而且需要在强调环保减排的条件下提高煤炭的生产量。多数国家认为,发展天然气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要过渡措施。因而,即使仅对于化石能源必须强调多种能源的互补共存。

  实践已经证明“风光独大”不是一个好的发展路径,弃核、弃水电并不符合目前科技发展的要求,地热能和生物能的经济性规模利用已经开始实现,作为二次能源的绿氢正在向具可竞争性成本方向发展。显然,非化石能源必须形成多能互补各取所长的格局。多种能源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开放性思维,正迎来清洁能源蓬勃发展的局面。这是当前和今后能源转型的一条必由之路。(中国石油石化 张抗 于洋)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