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号角已经吹响,电力铁军蓄势待发。全面完成贫困地区电网攻坚任务,按计划推进抵边村寨电网建设,加快阿里联网工程建设……2020年,动人的国网绿注定将在中国电力版图中再添光彩。巍巍铁塔、阡陌银线,正在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中,勾勒出一个个振兴发展的“电力样本”,串联起数不清的脱贫故事。
3月24日下午,50名全副武装的电网建设工人在拉萨市曲水县集结完毕。经过短暂的誓师仪式,他们携带20多辆套吊车、混凝土罐车和搭载着挖掘机、装载机的拖车,直奔1500公里外的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建设工地。
3月的拉萨还飘着雪花,让这些电网建设者不顾春寒料峭也要抓紧复工的,正是尽快打通西藏统一电网“最后一公里”的使命。
阿里联网工程是脱贫攻坚、巩固国防的重大工程。这一工程将使全国最后一个地级行政区接入全国电网,使仲巴、萨嘎、吉隆、聂拉木、普兰、改则和措勤7个县连上大电网,有效解决和改善沿线近38万人的安全可靠用电问题,同时将满足远期中尼铁路供电和中尼电网联网需要。
阿里联网工程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海拔最高、最具挑战性的输变电工程。该工程建设现场平均海拔4572米,最高塔位5357米,含氧量仅为内地50%~60%,最低气温达零下45摄氏度,参建人员患高原病风险大,人员、机械降效达到50%以上。
“我们要将被疫情耽误的时间夺回来,在原本就紧张的工期中,我们必须保质保量完成。”阿里联网巴尔220千伏变电站项目负责人刘璘说。截至目前,阿里联网工程整体建设进度完成31%,力争在2020年底前建成投运。
其实,每一条“电力天路”的建设都是一次突破生命禁区、考验生存极限的挑战。国网人以使命必达的勇气和魄力,使西藏电网迈入超高压大电网新时代,使西藏广大牧民从“用上电”转变为“用好电”。
大电网的延伸补齐了制约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后一块能源短板。2019年底,西藏提前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任务,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实现清零。
与西藏相邻的新疆,电力带来的发展动能正在孕育同样的脱贫希望。
在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中国“最后沙漠部落”克里雅人(世代沿新疆和田地区克里雅河而居,故被称为“克里雅人”)百年来隐居于此。他们所在的达里雅布依乡于2019年11月13日正式通电,成为新疆最后一个用上大网电的沙漠乡,村民们也随之搬到水电均通的现代新村。
搬迁后,村民再娜甫汗·吾司看到商机,最先在村里开起了一家小商店。回忆起几个月前的生活,再娜甫汗·吾司无奈地说道:“住的是用红柳枝或芦苇扎起的‘笆子房’,喝的是苦咸水,点的是煤油灯,日子过得很艰苦。”
如今的再娜甫汗·吾司不仅用上了电灯电器,家里还养了150只羊,丈夫也在合作社找到了工作,夫妻每月能挣5000多元。
包括和田、阿克苏、喀什、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在内的南疆四地州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区,贫困人口占“三区三州”贫困总人口的近一半。电力等基础设施落后曾是南疆四地州的发展之殇。
“十三五”以来,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投资36亿元,建成750千伏巴楚—莎车、莎车—和田、喀什—莎车输变电工程,实现南疆四地州750千伏电网全覆盖,供电能力显著提升,“无电”退出历史舞台,区域整体性脱贫有了坚强保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