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正在北京召开。在今年的两会上,“氢能”成为代表与委员们建言的高频词之一。
根据汽车总站网统计,在今年两会上,共有10多位业内代表与委员根据当前各自领域氢能产业的发展状况提交了比较具体的提案和建议。归纳起来有两点:
一是普遍认为,我国的氢能产业发展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仍处于政策扶持及市场培育阶段。
二是针对当下我国氢能产业链在“制、储、加、用”等环节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如何提升建设水平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对策,并就整个氢能产业的协调发展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一、制氢环节的不足和问题——绿氢制备成本高、产用空间分布错位、装备化规模有待突破
我国制氢环节的不足和问题目前主要集中体现在绿氢领域。
绿氢是解决可再生能源转型中大规模、长周期能源存储与多元化终端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促进能源转型以及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深度脱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展绿氢产业成为我国制氢环节的重点。
目前,绿氢产业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制备成本高。
一是制氢关键设备成本高,比如目前适用于可再生能源的质子交换膜生产工艺及和铂电极催化剂等关键组件成本较高,导致PEM电解槽制造成本较高。
二是制氢设备利用率低,采用光伏、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制取氢气,受可再生能源发电时间短影响,制氢设备电解槽等利用率低,增加了设备折旧成本占比,间接增加了制氢成本。
三是可再生能源发电时间占比小,可再生能源发电受自然条件限制,发电波动性大。
2、产、用氢空间分布不匹配。
一是可再生能源与用能产业存在空间错位,我国光伏、光热、风电等再生能源集中在太阳能光照充裕的西北、东北等地区,而高耗能、高碳排且难以脱碳的钢铁、煤化工、水泥等工业以及氢燃料电池汽车交通工具,大多集中在东中部经济发达地区,与可再生能源制氢空间分布上存在不均衡。
二是可再生能源与水资源存在空间错位,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原材料为水,我国水资源分布南方多、北方少,在西北、东北等可再生能源丰富的地区水资源相对缺乏。
三是长距离输送能源效率低、能耗损失大,在清洁能源逐渐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靠特高压和输气管道来输电输气,工程浩大,且时间紧张,容量不够。
3、装备规模化有待突破。
一是电解槽不能满足大规模工业化需求。
二是实现规模化应用关键设备还有待提升。
三是适应可再生能源波动性的技术装备还有待完善,如风电制氢系统中抗风电大范围扰动的电解槽设计技术尚处于研发阶段。
针对上述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天津荣程集团董事会主席张荣华建议,我们应该做好整个产业链。现在有绿氢、灰氢,也有光伏发电转制氢,这样再造加氢站,成本又降一大块。我们希望氢能产业从国家角度、从顶层设计出台相应政策,这样更有利于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助力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无独有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八所党委委员、副所长郭建增、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勘探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张庆生等建议:
强化绿氢制备的行业意义,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加强绿氢产业在氢能规划中作为主要发展方向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加大对绿氢制备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专门针对绿氢产业的减税补贴政策,如减免绿氢制备和使用绿氢企业的各项税费、氢燃料电池汽车免收高速过路费等政策,并在相关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方面给予激励支持政策等。针对绿氢制取装备关键技术、材料研究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设立科技专项,加大专项资金投入,降低绿氢成本,提升绿氢应用占比。
二、氢气储运环节的重点问题及不足——关键技术仍依赖进口,氢能源运输成本过高
目前在氢气储运环节,国内核心技术掌握不足,关键技术还依靠进口。目前,我国氢气储运以气态氢为主,一般用压力为20MPa的长管拖车运输氢气到加氢站储存,储存压力为45MPa。目前气态氢以管束车方式运输成本大约为10元/100km,以500kg/d的加氢站为例,目前氢气的销售价格大约为60~80元/kg,这样算下来,氢气储运环节的成本占比大概为1/10~1/6。
由于法规要求,我国无法实现70MPa的高压运输和储存,氢气储运效率不高。此外,由于氢气在运输与储存的不同环节存在压差,需要专门的增压机进行增压处理,而国内目前大部分增压机仍依赖进口,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国氢气的使用成本。
为此,全国人大代表、中石化茂名分公司炼油分部联合五车间四催化班内操技师阮阳越提出:
一是建议相关部委牵头,组织国内头部的科研院所、央企等单位,围绕氢气储运技术进行联合攻关;早日摆脱我国在氢气储运技术方面被国外“卡脖子”的窘境。
二是推动区域氢气管网的建设。降低氢气运输成本,从而降低终端用户的用氢价格,有利于氢能推广应用,建议在氢能产、用比较集中的区域建设氢气管网、在降低氢气运输成本的同时,实现氢气安全运输。
三、加氢站建设的问题和不足——缺乏规划、制度缺失、成本太高
目前我国在加氢站发展方面主要面临:缺乏规划,宣传不足;管理混乱,制度缺失;成本太高,技术落后等问题,严重阻碍着我国氢能产业的发展。
为此,全国人大代表、亿华通董事长张国强、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勘探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张庆生等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做好加氢站建设的顶层设计,避免规划缺失,盲目乱建和重复建设;
二是制定加氢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补助办法,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
三是国家层面出台加氢站审批管理办法,优化相关审批、建设、验收流程,形成从项目、立项到经营许可及监督管理全过程的审批办法;
四是建议国家明确支持传统加油站、加气站升级为综合加能站,满足多元化补能需求,明确支持加油站、加气站依法依规开展加氢站建设和加氢业务,并在国家部委层面明确归口管理部门,与加油站、加气站归口管理部门保持一致。
四、氢能推广应用环节的重点问题和不足——应用场景过窄,实际利用率不高
目前我国氢能应用场景不丰富。受经济性及有关行业标准制约,氢能应用场景仍然较窄,氢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增长慢、实际利用率不高,部分地方政府补贴难落实且有退坡趋势。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姚锦龙,全国人大代表、亿华通董事长张国强和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勘探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张庆生等提出建议:
一是扩大氢能示范城市群,将更多经济基础好、氢源丰富、产业基础好的地区纳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先行先试,推广燃料电池汽车,建立覆盖城市群的低碳、清洁交通体系,用规模化带动高质量、低成本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同时,扩大示范城市群,有利于进一步激励技术创新,打破技术壁垒,加快推动氢能产业商业化进程,加速行业降本。
二是进一步完善氢能在船舶、机车等重型交通,冶金、化工等工业脱碳,储能、发电等能源电力领域标准规范覆盖,进一步拓展氢能应用场景。
三是国家层面出台鼓励地方政府补贴氢能发展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五、目前我国氢能产业整体发展仍存在不协调的现状
目前我国氢能发展存在区域市场分割严重、科研人才紧缺、燃料电池成本较高、燃料电池车辆使用成本较高、加氢站存在安全风险等一系列不能协调发展的现状。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中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薛济萍,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等提出建议:
一是从国家层面尽快制定、完善氢能的配套标准法规和支持政策,明确运营管理部门和明确的职责;
二是建立国家层面的氢能产业人才培训和评价机制;
三是建立国家层面的加氢站安全运行管理体系以及规范涉氢应急防范和处置流程;
四是尽快建立专门针对氢能源车的规范要求及国家标准。
面对当下氢能产业链各环节在发展初期出现的诸多不足,相信通过今年两会代表的建言献策和“把脉问诊”,或将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今后我国的氢能产业发展将更加顺利、更加协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