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中华民族正处在新旧交替、风云激荡的历史转折点。而正在这时,一批有志之士在茫茫黑夜中“觉醒”。他们以笔墨为剑,舍去一身血肉,引领没落的旧中国走向新生。电视剧《觉醒年代》,就带领我们回顾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
剧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五四运动。从我们的历史课本上,我学到的是:1919年,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和会遭受不平等待遇。外交失败后,学生罢课进行游行示威。在学生运动受到压制时,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运动中心转移到工人身上,因此工人阶级随后登上了历史舞台。这激发了社会各阶级的反抗,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的职务,中国外交代表团也拒绝在合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基本胜利。
历史书上的每一个字不仅庄重严谨,而且都掷地有声。但我不知道的是,那些文字的背后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现在所应牢记的每个知识点,都是那个时代的伟人们的一生。
剧中的他们,虽然年龄、身份有所不同,但他们都为远大的理想所指引,将个人的命运与民族的兴亡视为一体,进而以行动发出时代的最强音。
那是立志要用科学与民主的理念来武装青年的陈独秀。他在上海创办《新青年》,引领新文化运动,“像春雷一般,惊醒了整个时代的青年”。他仿佛是一束光,指引那个时代的青年走出阴霾,踏入光明。
那是以昂扬的革命精神、科学的人生态度来表达自我的李大钊。他渴望以青春的朝气、青春的奋斗,来唤醒百年沉睡的旧中国。下定破釜沉舟之决心,为国家民族的前途奋勇斗争。他带领着有志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火炬,用进步思想劈开黑暗,探寻救国出路。
那是希冀用教育、用科学、用人才救国的蔡元培。明知改变学校现状难上加难,但他仍迎难而上,一次次重申对大学、对大学生的期望。在国家内忧外患危急存亡之际,号召学生奋起救国。
那是在“无窗的铁屋”里奋力呐喊的鲁迅。他以笔为武器,一遍遍地以隽永的文字发出呼声,期待着有人会因自己的努力而觉醒,期待着祖国的下一代可以从蒙昧中得救。“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黑夜就要来了,他却依旧站在悬崖边上振臂呐喊,以求点燃火炬照亮前行的路。
那是被刺刀刺伤胸口,却仍在组织群众撤离的陈乔年;是被押赴刑场,却宁死不跪,最后绝命于乱刀的陈延年;还是千千万万,甚至我们都叫不出姓名的,心系家国甚至愿意为之献出生命的无数爱国青年。
百年后,透过《觉醒年代》,新一代青年正仰望他们留下的星光。即使时过境迁,山海相隔,现在的路也早已回不去从前的《新青年》杂志社。
但我依旧坚信,当风从耳边吹过,云从头顶飘过,那便是他们留下的足迹。看到我们过得比他们当年想象的还要好,看这盛世如他们所愿。在这盛世里,有我们也有他们。
只要我们热血难凉,只要我们从未遗忘,他们,就永远活着。(作者: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陈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