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业财经

锂价大涨倒逼电池回收加速 市场空间超千亿

中国开云官网注册网址是什么
2022-07-25
来源:证券日报
浏览:

  7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云明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表示,我国目前已形成涵盖基础材料、电芯单体、电池系统、制造装备的完整产业链,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的系统能量密度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全国建成1万多个回收服务网点。

  动力电池回收再度引发市场关注。受此影响,7月22日,动力电池概念股大涨。超越科技、迪生力、天奇股份、宁波精达、泰尔股份均实现涨停,格林美、光华科技等多家公司股价也大涨。

  上市公司加速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已迫在眉睫。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游资源品价格暴涨,对锂电池产业链中下游企业形成挤压,产业链均衡发展受到较大影响,“百家争锂”的狂热局面也在大力催生锂电池回收市场。

锂价大涨倒逼电池回收加速

  2021年以来,由于动力电池原材料供不应求,导致价格持续上涨,这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上市公司加速布局电池回收行业。

  以动力电池的正极材料碳酸锂为例,上海钢联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一度触及50.3万元/吨,创下历史新高。7月22日,碳酸锂价格为47.25万元/吨,比今年年初上涨近70%,比2021年年初的5.3万元/吨,上涨近8倍。

  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已成为动力电池企业的不能承受之重。

  卓创资讯分析师韩敏华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终端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行业对锂电池的需求将保持增长,在这种情况下,锂电行业景气度仍将持续。

  这意味着对动力电池原材料的需求仍旧居高不下。在此背景下,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华友钴业、赣锋锂业等上市公司都已开始紧锣密鼓的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产业。

  据了解,宁德时代在2015年就通过对邦普循环的收购,布局了电池回收业务。同时,其斥资320亿元投建的邦普一体化新能源产业项目已经在2021年12月初正式开工建设,主要目的是发力动力电池回收产业。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大会上表示,锂价上涨给锂电产业带来了短期困扰,但矿产资源并不是产业发展的瓶颈,已探明的锂资源储量已可以生产160TWh的锂电池,且动力电池中的绝大多数材料可以回收利用,到2035年退役电池的回收材料能满足大部分市场需求。

  曾毓群上述关于动力电池回收的言论引发市场的热议。

  7月22日,赣锋锂业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时表示,公司目前是锂电池回收的行业头部企业之一,拥有3.4万吨综合废旧电池回收产能,锂镍钴等金属的回收率已达到行业一流水平。根据第三方数据估计,预测2022年回收锂产量仅占行业全年预测锂供给的4%至5%之间,因此公司认为单靠锂电池回收短期难以完全满足行业锂需求的快速发展。公司将继续以多元化锂资源布局并配合锂电池回收布局来作为发展战略,以满足下游快速增长的锂需求。

  “锂电池回收再利用的商业化之路已经开启,虽然处于刚刚兴起的阶段,但随着锂资源相关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电池市场保有量的增加,淘汰废旧电池的数量和体量会越来越庞大。”祁海珅表示,电池回收产业链无论是出于环保角度还是社会责任,都应该得到高度重视。

 千亿元市场空间来临

  实际上,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不断增长,动力电池正在迎来大规模退役潮,加速进行动力电池回收可谓大势所趋。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由于原材料供应紧张,不仅仅是锂价上涨,动力电池回收价格也一度出现倒挂的畸形现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动力电池原材料的强烈需求,也凸显动力电池回收的迫切性。

  “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产销量持续创新高,装机量持续增长,面临大量的退役电池,动力电池回收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市场空间广阔。”隆众资讯废旧电池分析师黄文哲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广发证券研究报告表示,近年来伴随动力电池回收政策逐步进入稳定期,参与企业数量急速增长,亦有诸多上市公司扩产加速。动力电池市场空间迅速放量,2030年锂电池回收规模在中性预测下达1089亿元。

  上市公司争相入局动力电池回收产业,一方面是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巨大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则是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和推进。

  在今年2月份,八部委联合发布的《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实施废旧动力电池、废旧手机行业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行业规范管理;完善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张云明也在大会上强调,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动力电池的回收再利用体系,未来将加快培育一批梯次利用和回收再生的相关企业。将进一步健全回收利用体系,加快制定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加强央地工作联动,形成协调监管机制,完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体系,支持智能拆解、材料再生等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

  祁海珅告诉记者,锂电池回收产业链需要快速向规范化方向探索、完善回收体系,加强行业监管和建设行为准则等,以提高回收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记者 李春莲)

推荐阅读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 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 0
Baidu
map